论汉语的语素就是词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德鹏,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 430072),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昆明 650092)。

原文出处:
汉语学报

内容提要:

汉语现有的语素和词在概念上是相互矛盾的,更多的语言事实证明语素就是词,厘清语素和词的关系可以简化双音词的判定、重新对合成词进行分类。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学术界普遍认为“语素”是比“词”低一级的语法单位,如胡裕树先生(2003:277)认为“语言单位有四级:语素、词、词组、句子”。但我们认为在汉语中语素就是词。接下来,主要从二者在概念上互相矛盾、语素是词的例证、厘清二者关系的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概念上违反矛盾律

      语法学界一般都承认: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黄伯荣、廖序东2008:3)问题的关键在于“音义结合体”和“语言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的观点是:语言单位和音义结合体是同一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语言”的解释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语言的概念来看,语言单位一定是音义结合体。例如最小的语言单位“我”,稍大的语言单位“我来、我来上海”,它们都是音义结合体;不存在是语言单位却不是音义结合体的情况。反之,任何一个有声音有意义的成分一定是或大或小的语言单位,如把“他喝咖啡”进行切分,“他、喝、咖啡”是3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都是语言单位;稍大的音义结合体更是语言单位,如“他喝”和“喝咖啡”;不存在是音义结合体却不是语言单位的情况。陆俭明先生(2005:17)认为“任何一种语法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徐通锵先生(2007:29)也认为“不管什么语言,它的基本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语言单位”和“意义结合体”本来就是一回事,“语素”和“词”在定义时分别使用不同的概念,造成了理解混乱。

      既然“音义结合体”就是“语言单位”,我们可以把词的概念变换为“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陆俭明先生(2005:19)也持同样的观点,“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而语素又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就是说,语素可以分为“能独立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体”和“不能独立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体”两类,而词就是“能独立运用”的那一类,即词属于语素,词和语素是“种属”关系。所以“词”的概念可以进一步变换为“词是能独立运用的语素”,符合逻辑学上的概念定义方法: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①词又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黄伯荣、廖序东2008:222)所以合成词也属于语素。目前语法学界又普遍认为合成词可以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如陆俭明先生(2005:18)认为“‘铁路’不是语素,因为它还可以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铁’和‘路’”。语素“铁”与合成词“铁路”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就出现了矛盾,语素究竟是词的上位“属”概念还是词的一部分呢?类似说“动物”既是“老虎”的上位“属”概念,又是“老虎”的一部分,这肯定是不成立的。逻辑学上的“矛盾律”是“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互相否定的判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②“语素”要么是“合成词”的上位属概念,要么是合成词的一部分,二者不能同时成立,否则违背逻辑上的矛盾律。

      既然“语素”和“合成词”在概念上违反逻辑学的矛盾律,说明目前学术界关于“语素”和“词”的概念是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语素”和“词”是同一概念,都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王力先生(1985:11)就曾把“词”定义为“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2008:219)认为:“在词的定义中,用能否‘独立运用’(单说单用)来区分语素和词,用是不是‘最小的’(不能扩展)来区分词和短语。”根据目前学术界对语素、词和短语的定义,用是不是“最小的”可以区分词和短语,词是最小的,短语不是最小的;但是不能用能否“独立运用”来区分语素和词,不能说能独立运用的是词,不能独立运用的是语素。另外,学术界把“语素、词、短语”看作三级语法单位,那么“语素”和“词”的关系,跟“词”和“短语”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同的,一个词不可能同时是短语,但一个语素可以同时是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把“语素”和“词”定为不同级语法单位是值得商榷的。

      二 语素就是词的例证

      如果我们关于“语素就是词”的观点正确,那么我们就要证明:目前学术界所说的词就是语素,语素就是词。

      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黄伯荣、廖序东2008:222),“单纯词”是一个语素,学术界没有异议;我们认为合成词也是一个语素,不能进一步划分。黄伯荣、廖序东先生(2008:222)认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我们同意这个观点,“语素+语素→合成词”,但这并不能推出“合成词→语素+语素”,从语素到合成词的演变是单向性的。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黄伯荣、廖序东2008:222),复合式合成词如“要领”,最初是一个名词性并列短语,指“腰”和“脖子”,后来演变为合成词,是一个语素,表示“话语或文章等的要点、主旨”,③在合成词“要领”里,“要”和“领”都没有单独的意义,都不是语素。附加式合成词如“桌子”,当“桌”和“子”融合成一个词后,就是一个语素,在合成词“桌子”里,“桌”和“子”都没有单独的意义,都不是语素。重叠式合成词如“姐姐”,在合成词里,两个“姐”都没有单独的意义,都不是语素。吕叔湘先生(2004:489)也认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吕先生的观点进一步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可以构成合成词,而不能说合成词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关于合成词的内部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问题,早就有学者意识到了。如刘叔新先生(1995:78)认为“句法结构充其量只在复合词的大部分格式中有个模糊的投影,绝不应把这比喻性的模糊影子看作实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