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收“胜似”的辞书一般将其解释为“胜过、超过”,如《古今汉语词典》(1285页)、《汉语大词典(缩印本)》(3947页。以下简称《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1168页。以下简称《现汉》)等。①《现汉》甚至标注了“胜似”的词性:
胜过;超过:不是亲人,~亲人。”由此看来,“胜似”是用来比较人或事物X与Y在某方面的优劣的,表示主体X在某方面比客体Y要优越。“胜似”为及物动词,X与Y的比较点往往省略,所以典型的表示比较的“胜似”句式可以表示为“X胜似Y”。这种比较凸显的是X与Y的差异性,所以一般认为“X胜似Y”属于比较句式中的差比句式。下面是现代汉语中的用例: (1)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的是家庭主妇难当,实事儿俗事儿多。而金府的杨妈,不是主人,胜似主人,一大早儿,她要管的事情比这“七件事”多得多。(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2)地坛庙会始办于198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2届,一届胜似一届,以较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其胜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和中国的狂欢节。(《春节做神马才最有“年味”盘点各地风俗庙会》,人民网—山西频道2011年1月7日) 以上二例“X胜似Y”均表示差比,X与Y均属于同一语义范畴。 但是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X胜似Y”也可表示平比,凸显X与Y的相似性。②例如: (3)我的女伴的脸,早已羞红得胜似桃花。她的确是位美丽的姑娘,那几个女“贴”者与之相比愈加显得俗不可耐。(梁晓声《京华闻见录》) 例(3)可以变换为同义句式“X胜似Y”,即“我的女伴的脸胜似桃花”。其意并不是“我的女伴的脸”在“红”之程度上胜过或超过“桃花”,因为“桃花”典型的颜色是粉红的,在“红”之程度上并不深,更谈不上极深。如果要单纯地表示“我的女伴的脸”的“红”之程度极深,完全可以用比“桃花”更红的其他事物来进行比较。恰恰相反,由于“脸”与“桃花”分别是“人体的部位”、“植物的花朵”,属于不同类的事物、不同的语义范畴,因而我们更关注二者的相似性,而不是其差异性。桃花红中泛白,白里透红,娇嫩艳丽,故常用“面若桃花”、“面似桃花”等来形容女子的脸庞像桃花一样靓丽。例如: (4)她今天穿了一件淡粉色的的确良褂子,加上面若桃花,鲜嫩、俏丽得仿佛一掐能出水。(张欣《梧桐梧桐》) (5)那位鱼玄机身材高大,细腰丰臀,面似桃花,眼似秋水,虽然行为不端,长得真是好看。(王小波《寻找无双》) 正是因为“脸/面”与“桃花”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所以我们关注二者的相似性甚于关注二者的差异性。因此,例(3)说“我的女伴的脸”在“红”色上“胜似桃花”,意思是二者极其相似,“我的女伴的脸”酷似粉红的“桃花”,非常美丽、可爱,因而下文说“她的确是位美丽的姑娘”。可见例中的“胜似”与“酷似、更似、极像”大致相当。 例(6)最富有启发性: (6)山下的景阳大峡谷迷雾千重,波涛诡谲,胜似妖魔翻江倒海,更似仙帝腾云驾雾,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张之势,让人寒噤若失。(《黄鹤桥赏雪》,人民网—湖北频道2011年2月15日)例(6)中“X胜似Y”与平比句式“X更似Y”连用,分别用虚拟的“妖魔翻江倒海”、“仙帝腾云驾雾”的景象来极力形容“山下的景阳大峡谷迷雾千重,波涛诡谲”的景象。X与Y均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我们关注的显然是X与Y的相似性而不是其差异性,可见“X胜似Y”与“X更似Y”毫无二致,也应是平比句式,“胜似”与“酷似、更似、极像”大致相当。 现代汉语中句式“X胜似Y”既可表示差比,又可表示平比;“胜似”既相当于“胜过、超过”,又相当于“酷似、更似、极像”,个中深层原因与“X胜似Y”的来源有关。我们拟立足汉语史探讨“X胜似Y”的来源,探究其生成机制与动因,并讨论“胜似”的词汇化与语义演变及三个相关的问题:1)“似/如”表示差比的始见时代;2)“似”的语法化;3)“胜如/如”的类化。 2“X胜似Y”的来源 2.1“X胜似Y”的生成机制 “胜”繁体作“勝”。《说文解字·力部》:“勝,任也。从力,朕声。”“胜”的本义为“能够承担、胜任”。《说文解字注》:“凡能举之,能克之,皆曰胜。”“胜”由“胜任”引申为“胜利”,进而又引申为“胜过、超过”。“胜过、超过”义的“胜”是用来比较人或事物X与Y在某方面的优劣的,表示主体X在某方面比客体Y优越。“胜”为及物动词,X与Y的比较点往往省略,所以典型的表示比较的“胜”字句式可以表示为“X胜Y”。“X胜Y”凸显的是X与Y的差异性,属于比较句式中的差比句式,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近代汉语。例如: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8)右军胜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贵彻。(《世说新语·品藻》) (9)脸如花,花不笑。双脸胜花能笑。(杜安世《更漏子》,《全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