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题:字面义与蕴含义 词、短语、句子的语义有的是字面义的总合,一眼就能看出;有的在词的字面或句法结构的表层没有直接表现,而是以义素的身份隐含在词或句法结构当中,我们把前者叫做字面义或表层义,把后者叫做隐含义或蕴含义。本文所说的隐含义是一个泛化概念,除了包含对词和句法结构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分解所得到的语义单位——义素外,也包含对句法结构的语义进行衍推后所得到的蕴含义。一句话,本文所谓隐含义,是指词和句法结构固有的、但在表层结构中没有得到显现的语义。 2“差一点”隐含义的显现 1959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说“差一点”》一文。在这篇只有一千多字的文章里,朱先生很敏锐地观察到以下两类现象: A类(不希望的),肯定式“差一点打破了”和否定式“差一点没打破”意思都是说没打破; B类(希望的),肯定式“差一点及格了”和否定式“差一点没及格”意思却不一样,肯定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记不清是哪位哲人说过: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朱先生这篇提出肯定式与否定式语义不对称问题的文章正应了这句名言。江蓝生(2008)以概念的叠加对各类肯定式、否定式不对称的现象做了统一的解释,认为“差一点VP”(VP为不希望的事情)的隐含义为“没VP”,字面义与隐含义二式叠加就产生了叠加式“差一点没VP”,叠加式产生的动因是为了把隐含义显现到句法结构表层,以表达侥幸、后怕的主观情绪,增强句法结构的主观性和色彩义。即: 差一点打破+没打破→[差一点没]打破 在“差一点打破了”句中,“差一点”的字面义为“表示事情接近实现”,它的隐含义是“表示事情没有实现”,即“没打破”①,也就是说否定义“没”就是“差一点”的隐含义。在肯定式“差一点打破了”句中,“差一点”是焦点,隐含义“没打破”不是表意重点,因而不必在句法平面得到表现。当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意图如加强语义强度、突显主观情态时,就有意识地把这层隐含的语义显现到句法平面上来,从而整合为否定式“差(一)点儿没打破”这种新的句法结构。这种新整合而成的否定式的深层结构与通常的原型否定式“[差一点]没VP”不同,是一个异句法结构:“[差一点没]VP”。 通常说“差一点打破”跟“差一点没打破”语义相同,都表示否定(没打破),这是从基本意义说的。如果否定式跟肯定式没有任何区别,就不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事实是,整合前的肯定式“差一点VP”主要用来描述一种事态,一般不涉及说话人对这种事态的态度或看法,因此语句传递的主要是一种客观性的命题意义;而整合后的“[差一点没]VP”句法结构则不仅描述真实世界中的一种事态,而且也表达出说话人对该事态的态度或看法,语句中同时传递出一种主观性的评价意义。也就是说,这两种句法结构在话语-语用功能上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之别。正如吕叔湘(1999)所揭示的,依据希望或不希望等不同情况,“差一点”与“差一点没”或表示庆幸或表示惋惜。例如“碗差一点打破”,这句话带有陈述事实的客观性,而“碗差一点没打破”则是渲染自己后怕的心情,有较强的主观性。语言形式的主观性或客观性又跟信息量的大小密切相关:语言形式的主观性越强,其信息量越大;反之,主观性越弱,信息量越少。举例来说,有架航班出事故了,某甲说“我差一点坐那架飞机”,某乙说“我差一点没坐那架飞机”,显然,某乙的话比某甲的话表达的语义更丰富:既为差点儿坐那架飞机感到后怕,又为没坐那架飞机感到庆幸。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要表达主观评判的情感色彩时倾向于选择否定式,这恰好可以用来解释隐含义为什么会被显现到句子表层的语用动因和功能。即: 希望的事情(及格) 不希望的事情(打破) [差一点]VP 没及格(惋惜、遗憾) 没打破(后怕、庆幸) [差一点]没VP 及格(后怕、庆幸) [差一点没]VP 没打破(强调后怕、庆幸) 语表相同的句法结构在不同的语境里会产生不同的认解效应和重新分析,希望的事情与不希望的事情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境。在希望的事情这一语境中,“差一点没VP”被认解为典型的否定式“[差一点]没VP”;在不希望的事情这一语境中,“差一点没VP”被认解为叠加式“[差一点没]VP”。这种不同的认解和分析是基于人们对事理的一般思维逻辑。因为希望的事情是人们所期待的,它差一点实现与差一点没实现都有实际的交际意义。与此不同,不希望的事情是人们不喜欢、想要避免的,因此说不希望的事情差一点儿发生有意义:不希望的事情差一点发生是非正常情况,属于意外,需要去说;而说不希望的事情差一点儿没有发生没有意义:意外的事情没有发生是正常情况,属于常态,无须用“差一点”去说。再说,不希望的事情(矿难、死亡)如果已经发生了,还说“差一点没发生”就更无意义了。也就是说,当“差一点”修饰不希望的事情时,由于逻辑事理(这是每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具备的能力)的限制,在句法上只有单向表达的肯定式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原型否定式。即: 差一点发生 差一点没发生 希望的事情 + + 不希望的事情 + - “不希望的事情”原型否定式的缺位为其叠合式(异构否定式)的出现留下了空间,叠合式“[差一点没]VP”只是肯定式的强调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否定式。许多哲学家认为:逻辑其实是语言的一种深层语法,只要有语言能力,就必定有逻辑能力。具体到“差一点没摔倒”这类否定句来说,人们在一般逻辑事理的背景知识作用下,不会把它当作原型否定式来理解,而是自动认解为肯定式的强调式(叠合式)。语言跟逻辑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思维的逻辑制约着句法结构的语义认解。上面的语言事实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佐证。 句法环境是语言变异的外部条件和关键因素,但有时语境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句子的上下文、篇章联系等。朱先生的文章揭示了一种特殊的语境——希望的事情与不希望的事情,正是这种特殊的语境对“差一点”构成的肯定句与否定句句义产生了或对称或不对称的根本影响。这非常具体而有力地说明有时语境不只指上下文句法环境,它还包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判、人们共有的思维逻辑以及各种常识等等。②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正是在此基础上,笔者得以对“差一点没VP”句做出上述进一步的解释。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解释得到朱先生的学生马庆株教授(他曾做过该题目的研究)和许多汉语语法学者的认可。笔者在那篇文章中还讨论了“没VP之前”与“除了NP/VP之外”等叠合句,其产生动因与形成机制与“差一点没VP”情况基本相仿。“VP之前”的隐含义为“没VP”,“除了NP/VP”的隐含义是“在NP/VP之外”,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语义,隐含义被显现到句子表层,占据了一个位置,从而引起了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叠合句(异构否定式)。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