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语迹理论假设的提出与实证研究 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所开创的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理论,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具体语言行为的描写转为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faculty of language),提出这种语言能力就是存在于人脑中的语言知识系统——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它是人脑中内在的语言机制,也是人类生物天赋的一部分。虽然对生成语法尚存在不同看法,但是生成语法以研究语言能力为目标的旨趣已经推动了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众多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新学科领域的开拓。可以说,生成语法理论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语言学理论。 语迹理论(trace theory)是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中极为重要的理论假设。为了探求一种高度简约、又极具生成能力的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生成语法理论自身一直处在不断的革新和完善之中。20世纪70年代生成语法引入了语迹的概念,假设当句子成分从一个句法位置移位到另一个句法位置上时,会在原有的句法位置留下一个语迹,语迹本身没有具体的语音形式,但却包含一定的语义内容,并具有与移位成分相同的句法特征,语迹与移位成分共同构成一条句法语链。①例如: (1)Beavers build dams.
例(1)是句子的深层结构,将动词build之后的宾语dams前移到句首就形成了句子的表层结构例(2),dams前移后在原有位置留下了一个语迹t,该语迹t具有与dams在深层结构中相同的语义内容和句法特征,所以通过语迹就可以在表层结构中解读出深层结构中dams是built的宾语,是built所产生的结果的语义信息。②语迹的提出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使语义解释由表层结构独立承担,从而简化了人类语言的语法体系,另一方面,稳固了生成语法以句法为基础的理论基石,推进了生成语法的发展。此后生成语法的语法体系虽有调整,但都以此为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成语法进入了成熟的管辖与约束理论时期,语迹等空语类的研究一直占据句法研究的中心位置,许多隐性的句法现象,例如移位的方向和中心语投射等问题,③都能够通过语迹得到合理解释,反映了更为深层的普遍语法原则。④ 然而由于语迹被表达为一种没有语音形式的句法表征,所以这一理论假设的提出究竟仅出于语法理论体系构建的需要,还是确实反映了语法事实本身,在语言学理论研究中还没有定论。例如在关系语法、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词汇一功能语法等语言学理论体系中就不包含语迹的句法表征。⑤值得一提的是,当生成语法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最简方案时期,语迹的概念也被取消了。这是由最简方案的总体思想所决定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个简约、经济、对称和没有任何冗余成分的“完美系统”(perfect system),最简方案就是对这种完美语言系统的探索。⑥根据这种思想,为了简化句法运算,乔姆斯基提出的包括性条件(the inclusiveness condition)主张在运算过程中不能增加任何新的特征,即要避免在句法运算过程中出现词汇项目本身和纯粹词组结构以外的特征和层次概念。⑦语迹不是词库中的词项,而且根据最简方案,词库中的任何一个词项都是包含一组语音、语义和语法特征的集合,⑧在进行句法移位等句法运算时,句子中的词携带着特征一起移位,这就不需要以语迹为中介来传递特征了,所以可取消语迹以进一步简化句法运算。然而,从理论本身来看,语迹理论是一种具有经验价值的理论,能够解释许多具体的语言现象,而乔姆斯基自己也指出最简方案并不是一种具体句法理论,而是对句法理论进行改造的纲领性思想,是一种追求理论雅致完美的简约主义,是对以往语言理论研究的检讨式探索,⑨因此取消语迹虽然能够体现理论建设的简约精神,但是如果语迹理论确实反映了人脑中的语法运作事实,那么对语迹理论和最简方案都应有新的认识。因此,无论语迹理论还是最简方案,其是否正确,关键还是在于是否与人脑中语言加工机制的实际情况相符,是否能够得到与语言相关的脑神经机制的实验验证。⑩ 最早对语迹展开实验研究的是心理语言学研究者,他们通过考察句法移位句的加工策略,探讨了语迹的心理现实性问题。例如,“活跃填充语策略”(active filler strategy)认为句法结构表征中存在语迹,在加工句法移位结构时,需要构建移位成分与语迹之间的句法依存关系。在自控步速逐词阅读实验中发现,被试对(3a)中us的阅读时间要长于对(3b)中us的阅读时间,认为这是因为(3a)中动词bring后存在语迹,但语迹位置却被us占据,所以被试在阅读到us时需要对句子进行重新分析,寻找新的语迹位置,从而导致阅读时间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