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服务三农的框架设计和实现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
谢清华,湛江科技学院会计学院高级审计师,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审计与国家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者保护;王海兵,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本治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人本审计;薛铃琦,湛江科技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财务。

原文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总量不足变为结构性失衡,具体表现为总量充足,而有效供给不足,难以适应现阶段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未来农业农村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可能会面临农产品供给充裕与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这种不对称性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对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相悖,需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的持续深入调整,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寻求供给与消费新的平衡。面对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如何用新发展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所作为,护航农业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果断决策,于2017年专门印发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从“调整与改革”两个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安排。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三农产业发展拥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新兴产业态势良好、农业经营制度日益完善、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观念日渐转变。但是制度滞后与缺失并存、技术创新不够强、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土地流动难度大、资本增量不足且存量未盘活依然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产权融资所面临的瓶颈突出。2020年第四季度审计署重点审计了9个省的11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141家地方法人银行,发现部分政策支持资金使用不精准,为不符合条件的贷款提供政策支持,有7个省56家地方法人银行发放了7.98亿元非普惠小微企业、非生产经营用途等不符合条件的贷款。以上现象表明地方政府没有完全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三农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在推进三农发展和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偏差,国家审计作为“经济全科医生”“政策咨询专家”“风险监控专家”“权力制约助手”的角色,发挥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预警作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需求侧管理中的服务作用、在推进经济发展动力内外平衡中的建设性作用以及在提升党委和政府公信力中对权力的制约作用,通过国家审计监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执行、发展情况,及时表彰传播先进、发觉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靠国家智囊团帮助地方政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现代化、市场化和科学化转型将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现状

      支农扶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农村落后的基本面貌得到改观,但是农业依然是投资的高风险行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依然比较低、农民的财富抗风险能力依然薄弱等问题更为突出。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从系统角度发展农业、振兴乡村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困难与风险控制和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相关研究等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黎新伍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基本维度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指标评价法分析了各地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需要基层政府积极进行“基层探索”,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有效匹配方能推进农业供给侧各项改革顺利进行。胡亦琴等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中1080个农业经营者家庭,通过OLS及分位数回归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村要素市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影响着土地要素的配置。有学者以特色小镇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研究了特色小镇对三农的重要作用,发现特色农业小镇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升级转变、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苟兴朝等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潜伏着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文化风险以及生态环境风险这五大风险,各类风险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叠加,从而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在充分享受政策恩泽的同时,需要权衡风险收益,稳定农民的收入水平,规避三农的风险承担,提高企业、家庭和个人对三农的吸引力和持续投入热情。苟兴朝等从成本角度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研究发现严格控制与合理分担改革成本关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推进乃至成败,并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村金融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补贴精准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预算和财政资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成本的路径。也有学者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研究了农业保险、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人力资本投资治理等。

      (二)审计与农业结合研究的研究现状

      在新时代,国家审计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依法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党的领导下将进一步发挥固有功能与积极作用,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的发展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组从加强政策理论研究、系统构建审计计划、聚焦资金审计主责主业、创新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等角度提出了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审计工作的建议;郭鹏飞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角度提出了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陈琪等认为农业类上市公司具有生产周期长、存货核查困难、现金交易量大、交易对象分散、业绩不稳定等特点,所以会计舞弊的动机相对更强,需要加强审计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对农业政策的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的研究课题组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要求等五个方面提炼了国家审计促进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从推进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精准落实落地等角度分析了国家审计促进脱贫攻坚作用的四个具体体现;中国审计学会2021年总结扶贫审计创新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充分肯定了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三)研究评述

      国家审计与农业结合,从理论上和经验上丰富了审计、农业研究与实践活动的成果,但是从前面的文献梳理中发现,国家审计与农业的结合研究较少集中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站位高,它是从系统和未来角度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引导农业健康发展的指示灯,国家审计作为政策监督执行和风险排查的重要力量,研究国家审计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与实践路径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是社会在进步,农业发展目标在不断变换之中,需要审计站在国家的高度,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更要面向农村实际,因此把国家审计结合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提高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站位,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国家战略引导、更加注重农业的实践发展、更加注重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研究体现了中国农业政策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贡献,具有重要的世界贡献和理论意义;二是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实践,促进国家审计在更微观领域实现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协调高质量发展发挥治理作用,便于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的自豪感。

      三、国家审计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