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西埃的左翼文论与以《讲话》为中心的毛泽东文艺思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振江,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40 韩振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文学博士。

原文出处:
学习与探索

内容提要:

当代法国美学家雅克·朗西埃的左翼文论与毛泽东文艺思想存在某种联系,也存在差异。“五月风暴”前后,朗西埃受到了毛泽东哲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他认为群众不需要阿尔都塞式的知识分子教师,工人、学生有高度政治自觉性,也有审美感知和文艺能力。在此背景下朗西埃的歧义政治、无分者等思想与毛泽东的解放政治和人民概念既有相似性联系,又存在结构性差异。此外,他的文学政治论对毛泽东的人民文艺也有某种借鉴。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2 年 11 期

字号: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知识分子相继报道并译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尔后,毛泽东《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论文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也被翻译为法文。自此,法国马克思主义者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1937—)等纷纷研习了这些经典文本。在西方理论视域下他们所接受的毛泽东思想被改装成了“毛主义”(Maoism),并视之为纠正斯大林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和新路径。作为阿尔都塞学生的朗西埃早年也深受毛泽东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的影响,他在“五月风暴”(The May Movement)的洗礼之后,与其导师产生了思想分歧,独自从19世纪工人档案和劳工运动中凝练出了歧义政治、感性分享、审美政治等文艺理论。那么,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心的毛泽东政治哲学和文艺思想与朗西埃的左翼文论有何种联系和差异呢?这个问题对于理清朗西埃左翼文艺思想的来源及其特征,同时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阐发毛泽东文艺思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路线与朗西埃左翼文论

       法国“五月风暴”的发生在思想上受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早在50年代,阿尔都塞带领他的学生朗西埃、巴迪欧、巴里巴尔等研究《矛盾论》《实践论》等经典文本,他相继撰写了《保卫马克思》(For Marx)、《论再生产》(On reproduction)等著作,并且与学生共同撰写了《阅读〈资本论〉》(Reading Capital)。阿尔都塞学派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阐发客观上促进了法国语境中“毛主义”思想及其政治运动的蓬勃发展。在这里,“毛主义”(Maoism)特指法国语境中的左翼知识分子对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和阐发,这与毛泽东思想不能等同起来。或者说,法国语境中的“毛主义”是法国左翼眼中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的思想镜像。“作为不到三年以前获得胜利的中国革命的领袖,毛对阿尔都塞来说似乎是一个‘新列宁’:实际上自1917年以来,共产党的领袖第一次既是一位一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即一位货真价实的哲学家),又是一位天才的政治战略家,他将革命力量引向胜利,并显示了自己有能力运用概念的方式对革命胜利的根据进行思考。因此,他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化身。”[1]19

       朗西埃在巴黎高师求学期间就接触了毛泽东思想,“五月风暴”的革命实践和“毛主义”的影响终身性地改变了其学术思路。朗西埃说:“我在20世纪60年代末加入了法国的毛泽东主义小组,这影响了我的正常哲学道路。后来斗争中遇到了挫折,陷入了苦恼,觉得革命失败了,我应该去研究一下工人的自我解放。于是,我就去研究工人的书信、日记、诗歌等。从那以后,我就不能正常地搞哲学了。”[2]朗西埃受“毛主义”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他积极参加了左翼革命运动,其二是由于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不同,导致了他与阿尔都塞决裂,走上独立自主的学术道路。

       在“五月风暴”中起到中坚力量的左翼政治组织有“马列主义共产青年同盟”(简称“共青盟”UJCML,1966-1968)“无产阶级左派”(GP,1968-1973)等,以及有影响力的刊物《人民事业报》(La Cause du Peuple)、《逻辑造反》等,这些“毛主义”组织基本上都是阿尔都塞的学生们建立的,而朗西埃是其中的主要成员和刊物编辑。1966年,罗贝尔·黎纳(Robert Linhart)、邦尼·莱维(Benny Levy)、朗西埃等青年知识分子建立了“共青盟”,他们吸收了毛泽东重视教育和动员民众的思想,非常推崇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3]853并明确文艺应该为千万人民大众服务,号召革命的文艺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3]861。1943年,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899这更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组织办法就是党员与群众相结合。“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3]933在后来的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群众路线的宗旨和工作原则。随着毛泽东著作的译介和阐释,以“共青盟”为主体的青年学生发起了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和车间工作的“扎根”(établissement)运动。他们广泛地对底层民众的调查研究,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1968年,法国政府取缔了“共青盟”在内的11个左翼组织,随后莱维、朗西埃等重新组建了“无产阶级左派”。后来,“无产阶级左派”发展为法国六七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毛主义团体。1970年,他们的机关报《人民事业报》的主编被捕,萨特出任主编并亲自参加游行运动,支持毛主义左派的革命主张。1974年,“无产阶级左派”停止活动,但朗西埃又创办了《逻辑造反》杂志,并开始把长达十年左右的对毛主义和激进左翼运动的经验转化为学术研究。“朗西埃开始研究工人档案,编辑出版了《工人的话语:1830-1851》。在‘无产阶级左派’中的政治活动经历,给朗西埃的思想烙下了不可磨灭的毛主义的印痕。”[4]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