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能力实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媛媛,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河南 郑州 450018)。

原文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十三五规划”完成后,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农村地区推普扶贫工作重心也要相应发生转移。通过对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能力和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仍存在地区间差异大、普通话使用范围有限、普通话一级教师数量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了解和关注不够等问题。因此,后扶贫时代教育领域语言工作重点应有所转变:应重视推普的区域性差异,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推普力度;对教师的推普工作重心应逐步由“全面普及”向“重点提升”转变:还需增强推普形式的多样化,依靠新媒体技术实现平台共通。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9 期

字号: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指出“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新发展阶段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时代的扶贫工作面临着问题转型和治理模式转型。相应,语言扶贫的工作重点应向“普及与提升并重,城乡统筹推普,明确精准减贫对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阻断代际贫穷”等方面转变。①如今,“十三五”规划已如期完成,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语言扶贫工作成效如何?作为推普主力军的中小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如何?后扶贫时期语言扶贫工作的着重点和发力点应向哪些方向转变?这些都成为语言文字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以求全面了解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语言应用水平及存在问题,并对加强普通话师资队伍建设提出针对性措施,以加强后扶贫时代推普工作的“精准有效”,真正发挥学校推普主阵地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一)调查对象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有着广袤的农作物土地和众多的农村人口。2013年河南省贫困人口698万,数量居全国第三。截至2020年2月底,河南省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累计实现651.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48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1%,基本完成了党中央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战略任务。虽然前一阶段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压力还很大。据该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监测,全省已脱贫的建档立卡人口中有近14万人存在返贫风险,有超过21万的“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2020年中央要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都要达到4000元以上,如果后续帮扶跟不上,很容易出现大面积返贫现象。②因此帮助这些特定人群习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减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沟通交流困难,提高社会参与度和职业竞争力,阻断代际贫穷,可以有效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向乡村振兴目标平稳过渡,推进“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同时对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能力的调查研究对全国农村基础教育领域的推普工作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语言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在职中小学教师,包括中小学校长、教学行政人员和各科目教师。取样区域按照行政区域限定为乡镇和乡村中小学。问卷内容包括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第一语言状况、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状况、不同语境中的普通话使用状况、语言态度,易错字词的掌握程度,对语言与经济关系的认知程度等。本次采用线上问卷填写的形式,共有593人参与填写,有效问卷592份,有效率为99.8%。其中男性127人,女性465人;30岁以下239人,30~40岁203人,41~50岁110人,51~60岁40人;初中学历2人,高中(含中专、职中)8人,大专193人,本科387人,研究生2人。

      二、数据分析

      (一)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语言使用基本状况

      1.第一语言状况

      河南地区普遍使用的语言为河南方言。河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是河南境内的方言,也叫“河南话”。狭义的河南话是指通行于河南大部分地区的中原官话,广义的河南话还包括通行于豫北太行山的晋语-邯新片,和通行于豫南地区的江淮官话-黄孝片。由于本文主要目的是考察国家通用语言即普通话的普及情况和应用能力,故采用广义的定义,将上述三种方言统称为河南话。河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以河南话为第一语言(母语),但其中也有一开始就讲普通话的,调查数据(见表1)显示:河南89.0%的被调查者的第一语言为河南话;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的比例在河南境内非常低,仅占9.8%;这一比例比2000年全国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口比例低了近20个百分点,比2010年河北、江苏、广西三省教师以普通话为母语的比例分别低32.2、20.5和8.7个百分点。③这充分证明了河南仍然是一个方言社会,当地绝大多数群众是以河南话作为自己的第一语言,2020年当地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远远低于2000年的全国水平,也低于2010年的其他省份,甚至包括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广西地区。河南地区以其他方言为第一语言的有1.2%,多是通过招教考试来豫工作或因婚姻关系来豫工作生活的外地人口。

      

      2.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状况

      我国在1995年12月12日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其中,申请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和幼儿园教师者,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④:整体而言,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中99%的被调查者都取得了普通话成绩证书,其中二级乙等及以上比例占97.8%。与2000年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相比,一级甲等和二级甲等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级甲等比例由20年前的0.0%(河北、广西)和0.4%(江苏)上升到2.2%,二级甲等比例由25.2%(广西)和54.6%(河北、江苏)上升到64.4%,这反映出经过20年的普通话推广,教师在普通话应用水平,特别是高质量水平应用的提高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