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审计流程优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花平,刘自豪,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
中国注册会计师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2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碳排放问题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焦点问题,更是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参与者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实践者,我国承诺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要降低全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并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方向指引。

      碳排放审计又称碳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主体依据相关审计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碳排放活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最终出具碳排放审计报告的一种鉴证业务,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作为环境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排放审计是顺利推进我国减排和控排工作,最终取得蓝天保卫战胜利的重要保障,更在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质量的碳信息披露是碳排放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若无法对“碳足迹”进行准确鉴证,碳排放审计则会名存实亡。袁莉莉和李东格在研究中指出,当前碳排放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工作量大、数据获取困难、数据造假和企业联合第三方审计机构舞弊等现象。同时,碳排放信息的不对称、透明程度低和缺乏有效的碳排放监督机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碳交易双方的信任成本,进而降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不利于推动全国碳交易统一市场的健康运行。严振压和李健同样指出当前碳排放数据存在数据类型复杂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关环保机构无法准确掌握企业的真实碳排放数据和“碳足迹”,进而无法为碳排放权的合理配额提供准确数据支撑,碳排放权交易存在“市场错配”的潜在风险,影响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

      区块链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数字技术之一,因其在保障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提高数据透明度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而日益受到关注。随着低碳经济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与碳排放审计的融合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叶强等对区块链技术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认为区块链技术因其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技术特性,从而能够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和公信力。周莉等的研究成果表明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可靠性等技术特性有助于提高碳排放信息的透明度,实现对审计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监督。严振压和李健在研究中提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技术优势,能够提高碳排放数据的透明性,促进碳排放数据的安全共享,有助于解决碳排放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数据获取和传输成本。此外,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下沉至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监督机制,加上部分企业的减排和控排意识薄弱,或者出于经济动因,出现“瞒报”、“偷排”和“超排”等违法行为,因此有学者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技术,通过封装碳排放核算合约代码自动计算企业碳排放权余额,实现碳排放审计与监督的自动化,从而建立有效的企业碳排放实时监督和预警机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核算工作的成本。

      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区块链技术在碳排放审计工作中具有显著优势,为区块链技术与碳排放审计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本文面向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大需求,在对当前碳排放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区块链技术引入碳排放审计业务中,并以H企业为例探索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对于碳排放审计工作的优化与重塑作用。

      二、区块链技术对碳排放审计的影响分析

      随着新时代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发展,碳排放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和保障碳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方面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但数据安全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缺乏有效的碳排放活动实时监督预警机制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当前碳排放审计的发展。然而,随着区块链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实践应用,区块链技术与碳排放审计的融合不但为上述碳排放审计问题带来了解决契机,而且更将促进传统碳排放审计数据采集流程与审计分析流程产生创新性变革。

      (一)碳排放审计存在的困境

      1.审计数据采集成本高。碳排放数据不仅涉及能源采购与耗用、生产运输、产品生产、排放设备参数等内部相关数据,还包括碳排放权配额数据和碳排放权历史交易数据等外部数据。因此,对于审计人员来说,碳排放数据具有种类复杂、数量庞大、关联性差、获取困难和专业性强等特点,审计数据的采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审计成本和审计难度大幅增加。另外,“碳足迹”几乎遍布有关企业生产的所有部门,且生产经营数据往往涉及商业隐私,使得碳排放审计数据采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部门壁垒和数据壁垒的阻碍,增加了审计数据的采集成本和难度。

      2.审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由于部门壁垒和数据壁垒的存在,再加之企业大多不愿主动披露涉及商业隐私的碳排放数据,因此使得当前审计数据的透明度水平难以满足碳排放审计工作开展的要求。一方面,碳排放审计数据透明度低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如企业在购进能源、生产产品的情况下,由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虚填采购单、材料入库单和采购发票等单据,最终在账面反应为原材料的增加,通过伪造碳排放数据达到瞒报、偷排和超排的目的,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亟待提升;另一方面,碳排放数据透明度低意味着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足、高质量的审计数据,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和审计失败风险,不仅不利于管理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以避免超排引致的经济处罚,而且使得政府机构难以准确掌握辖区内企业的排放情况,从而无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此外,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环境的日益复杂,储存在中心化系统中的碳排放数据往往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恶意截取和篡改的潜在风险,企业碳排放数据面临着一定的外部威胁,数据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一旦企业中心化系统由于遭受网络攻击而导致包括商业隐私数据在内的敏感数据丢失、失真、损坏和篡改,不仅会使碳排放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甚至会对企业的生存造成致命威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