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闻”之“趁”义的来源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菁屿(1977-),女,山西阳泉人,大理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云南 大理 671003)。

原文出处:
语言研究

内容提要: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译经中多用“曼”表“趁”义,大约可与梵语的原始语尾“mo”(原形为mas,因句内连声变为mo)对应。唐以后的中土文献,多用“闻”表“趁”义,今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部分地区方言中仍使用。“闻”之“趁”义的产生是句法和词法赋予的。“闻”与“曼”古音同,都可用于将来时;与“看”意义相通,都可表听闻、趁义。三个词中“闻”具备音义结合的条件,是以胜出,替代了“曼、看”。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8 期

字号:

      对“闻”之“趁”义的来源,前贤时彦多有论述,大致分为两类。一者认为由“闻”本义引申而来,如蒋礼鸿(1981:100)认为:“闻者,声入于耳,必有虚以受之,如门之有隙可入者。凡事物恒有际会,早与晚有间,强健与衰弱亦有间……乘间蹈隙,先乎晚与衰弱之至,是则为闻。闻既受义于门,门又孳乳为衅、璺,此闻早、闻健之闻所以为趁也。”一者认为源于“曼”,本高昌方言。入矢义高(2004:3)认为《大无量寿经》中“曼佛在时”之“曼”当为“趁”义,到唐代变为“闻”。董志翘、蔡镜浩(1994:355、533)据《一切经音义》认为“曼”为高昌方言。朱庆之(1992)则认为表“趁”义的“闻”为记音字,“曼”是本字。“曼”由“引”义产生“及”义,但“曼”的“趁”义形成于方言,中原通语无此义。宜将“高昌谓闻为曼”改作“中原谓曼为闻”。

      蒋礼鸿认为闻从门得声,门有缝隙可入,声由耳之缝隙而入,“闻、门”核义素中含有“隙”义,“闻”遂引申出“趁”义。许多事物之间“恒有际会”,如东西、南北、长短、高低、快慢之间皆有间隙。不仅事物,行动过程亦可有间隙,如买卖、来去等。但有些表事物特征的词,并不能分出间隙来。且能和“闻”(“趁”义)搭配的词也不都有“际会”的特征,如“闻这场雨,赶紧把地种了”,“闻这人在这儿,赶紧把事情办了”,“闻今个日头红红的,把粮食晒了”。这三句中,“这场雨”、“这人在这儿”表示事物的现存状态,“今个日头红红”形容事物的某种状态。

      朱庆之(1992),董志翘、蔡镜浩(1994)都提到慧琳《一切经音义》在给《四分律》作注时云:“高昌谓闻为曼。”这说明唐代高昌地区“闻”“曼”读音相同,而中原地区有别,所以他要特别标出来。慧琳又云:“曼,莫盘反……闻,勿云反。”莫,明母、入声、一等;盘,并母、平声、寒韵、一等;勿,明母、入声、三等;云,云母、文韵、平声、三等。是知“闻、曼”(除高昌外)在中古时期主要元音已不同,“闻”产生了介音。朱庆之(1992)认为表“趁”义的“闻”是个记音字,本字应当是“曼”,“曼”表“趁”义并未在通语中使用,此义产生于方言。我们以为既无古方言佐证,又无文献实证,此说尚可商榷。

      一、“闻”之“趁”义在文献和方言中的例子

      “闻”之“趁”义,表利用时机、及时。其后可接名词、形容词、动词①,可接词、短语、小句等成分,可用在主语、动词前,亦可置于述补结构后②。况周颐(2003:108)《蕙风词话续编·遁庵词》:“《遁庵乐府·大江东去》云:‘不如闻早,付它妻子耕织。’《江城子》云:‘明日新年,闻早健还家。’《渔家傲》云:‘住山活计宜闻早,身世沧溟一沤小。’‘闻早’当是北人方言,《菊轩乐府》中亦两见。(沤伊云:今汴梁城中有此方言,犹言及早。‘闻’读若‘稳’)。”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文献是唐代③,作者一般为北方人。如杜甫、王建、白居易、韦应物④。

      1)“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⑤(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2)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注:“‘闻闲立马’一作‘乘闲走马’。⑥(王建《冬至后招于秀才》)

      3)闻健偷闲且勤饮,一杯之外莫思量。(白居易《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

      4)闻早渡江去,日高起来居。(霍总⑦《采莲女》)

      5)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韦应物《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6)须知浮世俄尔是,闻早回心莫等闲。(黄征、张涌泉1997,页1091)

      7)比来梦恶,定知不活,闻我精好之时,汝等即报内外诸亲,在近者唤取,将与分别。(潘重规1994,页1214)

      宋代以后“闻”之“趁”义成为南北通用的词语⑧。如:

      8)速宜还县债,闻早缀朝绅。(戴复古《送王仲彝制机宰浏阳》)

      9)愿在郎心莫暂舍,记取盟言,闻早回程却再圆。(黄庭坚《减字木兰花·私情》)

      10)引人魂似醉,不如闻早,步月归去。⑨(李邴《女冠子》)

      11)大家留取倚阑干,闻有花堪折,劝君须折。(吴感《折红梅》,出自《花草粹编》卷12)

      12)“人生行乐须闻健,衰老念谁免此。”(冯取洽《摸鱼儿》)

      13)“好在半山亭下路,闻未老,去来休。”(元好问《江城子》)

      14)东倾西侧的做些腌躯老,闻生没死的陪笑。凌景埏校注:“‘闻生没死’,意思说趁着活着还没有死。”(凌景埏1962《董解元西厢记》卷5,注解30,页115)

      “闻”之“趁”义在今通语中已不见使用,但在北方(陕甘、晋中、晋南、商洛一带)的一些方言中仍使用⑩。

      《汉语方言大词典》:“闻,趁。①中原官话。河南沈丘、西华、开封、新郑、太康、商丘。山西运城:闻早。②晋语。山西离石:闻早滚蛋!陕西绥德:闻早儿走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