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及其演进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贵元,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汉语词汇的发展经历了单义词发展阶段、多义词发展阶段、派生词发展阶段和双音词发展阶段四个阶段。由单义词发展为多义词,其演进方式主要有词义离析、词义移植、词义延伸三种。词义离析是词义发展过程中,一个词义拆分为两个词义。词义移植是以共同特征或互有关联为依据,把新义移植到旧词中。词义延伸指词在使用过程中受搭配词语的影响延伸出新的词义。由多义词发展为派生词,其演进方式主要是语音派生和字形派生。语音派生即改变原词音节的部分音素,使原词派生出新词。字形派生可分为字形上有承继关系和没有承继关系两类。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8 期

字号:

      汉语词汇的研究总体而言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纬度,纵向纬度的研究是发展问题的研究,属于历时研究,即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主要研究汉语词汇发展史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分界线在哪里,发展的动因和机制是什么。横向纬度的研究是内容结构的研究,属于共时研究,即在汉语词汇的各个发展阶段,研究些什么内容,这些内容的合理结构是怎样的,应该划分为哪些部分来进行研究和论述。迄今为止,汉语词汇的研究在纵向研究方面还很薄弱,汉语词汇发展的面貌尚不明晰,比如分段问题,现有的研究或是以大概念模糊述说,或是以历史朝代为界线划分。我们知道,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不一定伴随语言的重大发展,也就是说,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与历史朝代的发展阶段并不一定同步。从我们的研究看,恰恰是在王朝的鼎盛时期,易于发生语言的重要发展。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应该是寻找汉语词汇发展本身的重大阶段性特征,以此为标准进行分段,在此基础上进行动因和机制等的研究。传世文献由于在传抄过程中为了使时人易于理解而不断地以后代习用词汇替换原文,所以仅用它来研究词汇发展史存在一定的误差。现今,出土文献已形成完整的时代序列,为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即是以出土文献为主,结合传世文献对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及其演进动因、机制进行的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从文献语言也就是书面语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与纯口语或者说纯语言的词汇研究有所不同。文献语言的研究,语言和文字是不可分离的,纯口语或纯语言的研究总体上可以不考虑文字。就文献语言而言,一个完整的词包括词义、词音和字形三要素,词义是词的内容,形式则有音节和字形两种。而口语研究中一个完整的词仅包括词义和词音两要素。比如在上古汉语中“取”“娶”同音,“娶”是为了使“娶亲”义独立而在“取”的基础上增加“女”旁派生的字形,就书面语而言,由于字形不同,派生出了一个新词,但如果不考虑字形,则原词没有变化,所以两种角度的研究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及演进原因

      由发展单义词演进为发展多义词,再演进为发展派生词,又演进为发展双音词,是汉语词汇发展的核心步伐,我们称之为四阶递进。

      词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指称和描写,在词汇产生的初期,都是用一种事物或现象命名一个词形,所以,汉语初期阶段产生的词多是单义词。商代和西周时期仍是单义词为主的发展阶段。据王晓鹏①研究,甲骨文共有1456个词,其中,单义词1236个,占85%,多义词220个,占15%。据杨敏②研究,西周金文共有1515个词,其中,单义词1295个,占85%,多义词220个,占15%。另据儿童语言词汇发展的研究,儿童语言词汇早期也有从单义词发展为多义词的过程。

      单义词发展到一定数量,必然会遇到两大问题:首先是音节数量有限,无限发展会出现大量的同音词,给交流带来不便。其次是音义关系及词义关系缺乏系统性。早期产生的词,其音义结合大多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音义之间没有可供推测和联想的理据,只能死记硬背,既不经济也不便利。正如王宁所说:“在语言发生的起点,音与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约定俗成’说准确地反映了音义联系的社会约定性。正因为如此,同一声音可以表达多种完全无关的意义,语言中因此产生大量意义无关的同音词;而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又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语言中因此又产生大量声音相异同义词。”③这两大原因限制了单义词数量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当人们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时,即会为词汇的进一步发展寻找新的途径,这一新途径就是发展多义词。

      多义词是一个词形表示多个词义,一词多义首先是大量节省了词形,可以避免和减少同音词的增加。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使词义的系统性得以建立,便利了词义的记忆和理解。多义词的数个词义之间,除少量的假借义外,皆有意义联系,这样,词义实际上就有了系统性,为理解和记忆提供了便利基础。从甲骨文词汇已有一定数量的多义词看,汉语至少在商代已经开始发展多义词,但甲骨文词汇一是单义词占绝大多数,二是多数多义词义位数量很少。商代应处于多义词发展的初期阶段,春秋时期多义词开始快速发展。

      多义词的发展也是有限度的。首先是一词不能含义太多,负担过重,不然会给语用辨识带来困扰和失误。其次是一词多义之义位间不能相隔太远或过于接近,相隔太远包括假借和词义的多极引申。在多义词的词义多为相互关联的常规情景下,一个多义词的词义毫无关系或相隔太远,不符合多义词常规特征,多义词中假借义后来多分化为不同的词,就是这一原因造成的。词义过于接近,也不利于语义分辨。所以多义词发展到一定程度,又须创新词汇的发展方式,在单音节词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而单词的词义数量也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汉语便另辟蹊径。多义词的发展是专注于词的内容的发展,在内容上无法发展的情况下,只好在词形上想办法,这样就进入到了派生词发展阶段。

      派生词是原词的不同词义通过改变词形的方式产生的新词。词形有口头形式的音节和书面形式的字形,一度词形是音节,二度词形是汉字。汉语词汇的派生充分利用了这两种条件,形成了词汇派生的两大途径,即音变和字变。在这一过程中,汉字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首先,仅就音变造词而言,仍存在增加同音词的问题,但是此时的音节变化是在不同字形范畴内进行的,字形起到了一定的区别作用,所以这种类似于单音节发展的现象才可以继续实施。其次,一个新的字形的产生即标志着新词的产生,这实际上是汉字为汉语单音节词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上述两方面都是汉字对汉语词汇发展反作用的表现,口语不能区分的,辅之以字形即可区分矣。我们在介绍人的姓名时,常说“chén”是“阝”“东”陈,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