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舌齿音声母演化史所见否定之否定规律

作 者:
麦耘 

作者简介:
麦耘,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 徐州 21001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语文研究

内容提要:

文章梳理了汉语语音史上“舌音”(舌冠爆发音)与“齿音”(舌冠咝音,含塞擦音和擦音)声母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从上古经中古前期和中古后期到近代和现代,一直处在协合/平衡与不协合/不平衡状态的相互交替中,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并指出这一否定之否定的动力来自语音性或音系性的演化规则。文章认为用自然辩证法眼光审视语言现象,有利于了解语言、研究语言。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8 期

字号:

      1 引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各种自然现象可能具有的特性,因此同样适于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去审视。本文将通过对汉语语音史上的一个个案——“舌音”(舌冠爆发音)与“齿音”(舌冠咝音,含塞擦音和擦音)声母之间关系的协合/平衡与不协合/不平衡状态的交替,观察其中蕴含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Karlgren)利用“舌齿音比例式”,即舌音和齿音两类声母的对称分布,说明中古汉语的有关语音现象,[5]32,305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不过,高本汉把这个问题局限于中古音,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区分中古前期与后期,所以讲乱了。本文将从上古经中古前期和后期到近代和现代,对汉语舌齿音声母关系的历史进行全面的梳理。

      2 从上古到中古舌齿音声母的演变

      上古汉语的舌音和齿音的关系如下(每组以清不送气音为代表,开口赅合口,下同):①

      

      上在舌音和齿音声母都与4种介音(零介音、-r、-ri-、-j-)拼合,各构成4组,两两相对,是一个十分匀称的系统。

      从上古到《切韵》(7世纪),舌齿音声母发生了一个重要演化:章组声母塞擦化,即tj-→。《切韵》中舌齿音声母的关系如下:②

      

      章组从舌音变到齿音,一出一入,舌音只剩3组,而齿音增至5组。舌齿音之间的对称格局被打破了。

      在中唐慧琳《一切经音义》(807)的注音中,四等韵产生了前腭介音。[6]65-66,341这自然会影响舌齿音声母的关系:③

      

      在齿音,精组四等韵与精组三等韵合流,不影响齿音声母分布的大体;而在舌音,端组四等韵填补了上古章组从舌音演化为齿音后留下的位置,使舌齿音声母之间的不平衡得到了部分补偿。

      在代表汉语中古后期语音④的等韵图中,舌齿音声母的关系呈方方正正的矩阵:

      

      等韵图的“×等”与今天学者所划分的《切韵》“×等韵”,在舌音声母里一致,在齿音声母里不等同。等韵图的照组二等包括《切韵》庄组二等韵、三等韵。换言之,在《切韵》之后,庄组三等韵失去了-i-,即,与庄组二等韵合并,等韵图统归二等。原本由庄组三等韵占据的位置,遂成“空档”(法语case vide[20]205),章组乃顺势递补,即。《切韵》庄、章两组声母于此形成互补关系,等韵图的编撰者视之为一组声母——照组,亦即归为同一套音位。[11]

      汉语舌齿音声母的关系,从上古规整、平衡的格局,到《切韵》失去平衡,再经慧琳音、等韵图又一步步重回平衡状态。等韵图中舌音、齿音声母各4组,两两对应,看上去跟上古很像,其实有了很大变化:首先,只有一部分字(词)仍在原来的音韵地位上;其次,实际发音不变的字(词)非常少。最显眼的,是占据tj-位置的在上古是章组三等韵,而等韵图中则是端组四等(四等韵);上古读tj-的章组三等声母在等韵图中为,称照组三等。

      上述汉语舌齿音声母的这种关系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舌齿音声母关系从均衡到畸零,是一次否定;又从畸零复原为均衡,就形成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不过,这种复原和循环并非回到原点,而是螺旋式的“升格”,汉语舌齿音声母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它的一段历史演变。

      3 从近代到现代舌齿音声母的演变

      在元代韵书《中原音韵》(14世纪上叶)中,知、照两组声母合流。[8]64-76换言之,《中原音韵》中知组从爆发音带弱擦音变成真正的塞擦音,从舌音声母进入齿音声母,知组二等,知组三等,舌音声母就少了两组。因此,近代汉语的舌齿音声母的关系如下(对近代音,将知、照组合称“知系”,对介音用“洪音、细音”相称[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