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参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构想与实践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先才,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民进党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文科实验室“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主任;林兆龙,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现代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台工作重要理念和政策主张,具有原则性、包容性、实践性的时代内涵和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以“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的建设构想,准确把握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时代内涵和重大意义,尝试在福建省内部分地区开展先行实践,吸纳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示范区的经济共同体、社会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涉台法律体系建设。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的实践路径,要加强顶层设计、争取政策支持、搭建各类平台、进行政策实践、构建话语体系,以期将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外在认知转化为发自内心的政治认同,进而为推动台湾方案深化实施、实现统一后台湾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经验。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字号: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题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是指引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①描绘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路线图。②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政策主张。作为解决台湾问题、推进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创新,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与框架设计。本研究认为,在对台先行先试的部分区域推动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有助于为最终实施“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提供实践支撑和案例佐证,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坚定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构想的理论基础

       统一后台湾地区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高度认同与参与。这种认同更多体现为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体系中的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是成员对政治体系的价值倾向。③可见,政治体系中的成员要通过对政治体系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情感,最终形成相应的政治评价;这种评价是政治体系中的成员对政治体系的一种认可程度或者价值判断。另外,经典的政治学理论认为,“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人民都能参加而且怀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④这表明政治体系中的成员通过政治参与形成发自内心的政治认同对政治体系“长治久安”的重要性的价值判断。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⑤一种开放的政治体系应能够有效吸纳成员实现政治参与。政治体系中成员的政治认同程度会影响政治参与的程度,政治参与的程度反过来会直接影响其对政治体系的认知、情感与评价的发展。可以说,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发展。

       政治体系中的政治参与者对自身所处政治体系的认知程度会经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由此产生对政治体系的情感也会经历一个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接受与参与的发展轨迹,相应的政治评价也会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有逻辑、有规律的过程。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决定了政治认同的生成路径。政治认同除了心理层面的内涵外,还包含实践层面的内涵。⑥与其相应的政治认同生成路径也分为心理层面和实践层面。心理层面的政治认同生成路径既包括塑造能带来现实利益、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激发源自内心的认同,也包括建构公共舆论的话语体系,塑造主流价值体系,实现价值认同。实践层面的政治认同生成路径为通过开放多渠道的政治参与途径,为低层次、不稳定的政治认同向高层次、稳定的政治认同提供中介服务。

       由此可见,“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在根本上是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理论的实践过程。通过“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把认同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的台湾地区政党等社会组织和各界别代表吸引到示范区,参与示范区内相关议题的协商和制度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拓宽政治认同路径,维护好示范区内台胞或者与示范区建设相关联的台胞的正当权益,把示范区打造成台胞登陆的第一家园、区域治理融合的先行示范,深化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认同与参与,为全面落实“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做好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提出了“两岸一家亲”“心灵契合”“平等协商”“命运共同体”“聚同化异”以及“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正式提出要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政策主张,再次就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以及如何实行“一国两制”作出系统深刻阐述。因此,“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新时代我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新理念、新主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基于此背景,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区为平台载体,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研制与实施提供实践内涵和制度设想,进一步阐发和彰显“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重大意义与实践红利。

       (一)紧扣“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时代内涵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原则性、包容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为最终解决两岸政治分歧、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找到了一个共赢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1.原则性。原则性要贯穿于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始终,甚至应贯穿于这一方案最终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必须遵循一个中国原则,明确“两制”的法律属性。台湾方案要在制度设计上确保一个中国的完整性、绝对性、神圣性。⑦“一国”指的是一个国家,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两制”是指在以首都北京为中央政府并实施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两种制度,即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央政府尊重台湾同胞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可以通过“台湾地区基本法”等宪制性法律予以确立其法律地位。另一方面,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必须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进行,必须坚持以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前提;在制定台湾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感情,以达到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后,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和合法权益的政策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