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构建对国家审计的要求 面向新发展格局的国家审计具有时代使命,需要以提升监督效能为核心持续推进审计全覆盖。新发展格局将旧格局优点与新格局创新有机结合,国家审计要以更强力度培植内生优势。一方面,聚焦主责主业。在评价微观审计项目的基础上,扩展到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为主线,实现对区域、行业及体制机制进行中宏观层面的评价。另一方面,用好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为国家审计能力大跨度扩展提供了切实可能,目前最突出的就是运用多源异构的大数据信息,提升审计效果及信息价值。 面向国家审计自觉服务于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需要与时俱进,自我调整。国家审计紧扣新时代发展主题,在畅通内循环中发挥体检作用,在促进双循环中发挥建设作用,在防范经济风险中发挥抵御作用。通过不断完善自身职能,形成“风险预警—问题揭示—问责整改—成果运用”的全过程审计监督闭环和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机制。 新发展格局与国家审计良性互动、并驾齐驱。新发展格局是现阶段“中国之治”的重要课题,国家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助推器”服务于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涵盖众多新领域,国家审计从实践上破除与新时代要求、融合发展不相适应的运行模式,实现对新格局构建的推动,进一步提升审计制度、审计体系、审计方法的现代化水平。 面向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国家审计现状 数字时代的数据共享帮助国家审计向各个领域不断深入,国家审计发展的新趋势体现在审计运行系统逐步体系化,内外监督的协同效应逐渐增强;体制设计逐步科学化,对审计项目各环节、各要素的关联活动全面把控;组织模式逐步规范化,逐渐向传统与现代审计模式并重的方式转变;业务实现逐步灵活化,审计工作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特征,从现场审计转向非现场审计,从微观审计转向宏观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向全过程审计,风险防控更加被重视,为国家审计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奠定基石。 当然,面向新发展格局的国家审计仍旧存在短板。在审计系统运行方面,与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党委、政府、人大的对接机制亟待成熟,与监察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尚未健全,社会中介参与国家审计的监督机制亟需构建,审计机关投入与效益的有效兼顾刚刚受到关注。体制机制设计方面,审计评价体系尚未健全,规范化程度不高、评价结果客观性有待提升;部门沟通机制尚未完善,审计成果质量不高;风险防控机制仍需健全,审计在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必须实现技术转型,但在大数据分析、运用模型防范风险方面仍存在缺口。业务实现方面,审计实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存在不足,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整合度较低,降低了审计成果的运用价值,缺少匹配新发展格局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总体上讲,国家审计需要聚焦核心职责,完善监督体系,充分用好数字背景支持,为其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设计路径。 国家审计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路 新发展格局由多个着力点耦合而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国家审计绝对不能囿于传统的审计约等于财务审计的自我定位,而要着眼全局,依托自身已有优势,用好新兴技术条件,以循序拓展、协同创新、久久为功的态度,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索国家审计更好地服务于新发展格局的作用途径。 (一)微观:发挥传统国家审计项目优势并循序拓展。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国家审计要发挥项目优势并循序拓展。一是扩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国家审计业务模式。国家审计机关在利用传统审计项目优势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倾向性问题保持监督优势,拓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积极开展新兴产业的专项资金审计。二是深度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从审“有没有”向审“好不好”转变。发挥“经济体检”“政府谋士”“生态卫士”“民生保障”作用,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生产要素配置等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六保”“六稳”等重点工作,加大对财政绩效、政府投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力度;强化对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及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关注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生态领域,加大社保基金、乡村振兴、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审计力度,严肃揭示侵害群众利益违纪违法问题,提高审计监督的战略性、针对性。 (二)中观:国家审计应与新业态、新领域协同发展。在新业态、新领域的不断勃兴情势下,国家审计应与他们协同进步。一是聚焦新业态、新领域,通过提高审计频率,拓展数据采集范围、大数据疑点筛查范围,开展行业管理审计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科研投入强度、创新能力等关键指标的监督评价,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催生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模式业态,推动价值网络的交互协同和产业体系的数字化进程,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信息流带动技术、资金、人才及其他要素流动过程中的“体检”作用。二是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构筑高质量国土开发新格局。不论是对跨行政区划的重大区域战略、重大交通建设项目、重点水利工程等具体事项的审查,还是对发展规划对接、产业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共建等政策部署情况的跟踪,区域内同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引导,推进各专项规划的出台实施;充分协调审计资源,增强区域间互动,促进区域间竞争与合作的辩证转化,经济和谐向好发展。 (三)宏观:国家审计应自觉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微观层面工作的进展,是国家审计在宏观层面自觉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成效表现和自然进路。一是把握新变化、新趋势,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实施,协同完善国家治理。国家审计要更加凸显自身的政治属性和宏观性,贯彻落实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执行情况,持续跟踪相关政策的部署与落地,揭示政策制度的适配性,加快关键领域改革进程。二是顺应大数据发展趋势,探索多源异构的数据集成方式,深刻揭示宏观经济风险,围绕数字经济活动建立动态风险预警体系,探索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时评估监测对象、市场和社会反应,及时部署预案。三是兼顾发展与安全,对审计对象的风险管控需从关注某一组织转变为关注整个国家层面,聚焦数字技术、信息舆论等领域带来的新风险,防范和化解影响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各类风险,推广信息安全审计,筑牢国家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