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和社会监督体系的完善,审计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审计学科也得以快速发展;但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要求来看,我国审计学科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深化,需要加大审计理论研究创新力度,促进高校审计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对审计人才的需求。 国内关于审计学科发展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审计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三个方面。关于审计学科究竟属于哪个门类争议较多。郑石桥、郑卓如(2015)认为审计学科应是独立的;程乃胜(2017)从国家视角、内部审计视角、社会审计视角对审计学科属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审计学属于法学门类;杜仙灵(2020)认为当前可提升审计学为一级学科,未来可以考虑新设“监督学”门类,并将审计纳入。在审计学科体系方面,现有文献大多对审计学科内容、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构建和补充。沈亚娟(2017)认为建立审计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明确审计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审计主干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加专项审计领域内容。在审计学科建设方面,学者多从人才培养角度提出设想,王会金、郑石桥(2019)着重从宏观角度即政府如何推动学科建设给出建议,具体到学位点、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基地等六方面。学界普遍赞成将审计学科地位提升、建设成一级学科,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目前对审计学科的发展演化关注得较少,需要加强对审计学科发展规律的认识,因而本文从审计学科属性归类、学科体系架构和学科专业建设三个方面梳理审计学科的发展与演化,并对审计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二、审计学科发展的现状 (一)学科属性归类。《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等规定,审计学属于管理学门类,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专业,专业代码“120207”,与会计学并列。之所以审计学科归属于管理学门类,依据是审计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关联性。管理学门类的突出特点是面向人类活动,在管理活动的现象中提取归纳相关的理论和原理。对于审计学科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及其他组织中的各种信息、制度、经营活动都与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密切相关,通过审计发现的管理人员舞弊、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失效等也是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的部分现象,审计学科要研究如何评价和监督上述现象,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包含关系。但是工商管理面向企业经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审计学科中的政府审计显然不只是针对企业进行监督,将其列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弱化了审计的学科范围。在此背景下,审计学科该划入哪个门类、是否应将审计学科设为一级学科也就引起学者的广泛争论,目前学术界对审计学科属性的观点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还有建议新设监督学的观点(程乃胜,2017;杜仙灵,2020等)。 (二)知识体系架构。审计学科知识体系由审计理论和应用指南构成,在这个框架中,理论审计学、应用审计学、审计方法学、历史审计学是重要部分。理论审计学是审计学科体系的基础,它主要通过梳理分析各类审计、各国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相关问题来归纳总结审计的内涵界定、原理和规律。应用审计学为指导不同行业、不同主体的审计实践而设,并在研究审计实践中不断完善审计理论研究。不同的审计方式所需要的审计方法、借助的审计工具各不相同,审计方法学主要研究各种审计取证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历史审计学对于把握审计如何产生、发展、兴盛和衰落至关重要,是审计学科理论研究的一面镜子。随着大数据以及区块链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一些高校设置了与信息技术等专业相联系的审计专业,但目前“审计学”专业更为普遍。大多高校在审计学专业下开设政府审计、内部审计、CPA审计三个方向,这也与按审计主体分类的职业现实相契合。 (三)学科专业建设。我国目前本科开设审计学专业的高校已有百余家。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置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截至2021年,我国有60所高校具有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MAud)。受制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国家审计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安排较少,很多学校的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按照CPA考试相关课程设计;课程设置上以财务会计为主,导致审计人才培养的供需不平衡。 三、审计学科的发展动力及路径演化 (一)审计学科发展的动力。 1.国家治理需要。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审计监督机制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相适应。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战略部署,并将审计体制改革这项任务纳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审计要形成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期望。审计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社会监督体系中都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当然,国家治理需要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互配合,既能在各自领域有针对性发力,又能在总体布局中形成监督合力。在国家治理引领下,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 2.社会需求驱动。审计产生的基础是受托责任,委托者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选择审计监督为其“背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分工愈加明确,在激烈竞争中企业为了占据优势,更加注重管理效率而不仅仅是财务收支。审计既可以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流程等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向管理者提出改进建议,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又可以独立的第三方视角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责任履行的效率性、制度落实的效果性进行鉴证和评价,为外部信息使用者科学决策提供合理保证。随着审计需求的不断增加,审计学科的地位也应得到重视,审计学科属性、体系和建设都要不断加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