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的极性程度意义及其完句限制条件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毓林,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E-mail:yuanyl@pku.edu.cn。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形容词及其相关形式的意义特点,来解释形容词谓语句的完句性限制条件。首先根据朱德熙(1956)的观察提出若干问题作为本文的求解目标。接着揭示性质形容词的语义特点:表示性质的有无与极性的正反。文章指出,这种双重对立性意义,使得其语义结构中内置了强烈的对比性意义,进而要求出现在对比性语境中。然后从程度语义学的角度,说明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有关属性的程度的极性值,但其极性区间模糊等语义上的限定不足,使其单独做谓语后造成了一种表达不足的语句形式,并从属性量级的广域与窄域等测量背景上解释正反形容词使用的一些不对称现象。最后从认知上解释性质形容词为什么会有双重对立性意义,说明属性程度的概念结构对词汇和语法的影响。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7 期

字号:

      1.性质形容词为什么如此另类?

      朱德熙(1956)§3.1指出,性质形容词(甲类成分)和状态形容词(乙类成分)做谓语,在语义表达和完句性方面有重要的差别。

      形容词谓语句有两种类型:即无系词的形容词谓语句和有系词的形容词谓语句。

      甲类成分放在无系词谓语句里,含有比较或对照的意思,因此往往是两件事对比着说的。例如:①

      (1)a.今儿冷,昨儿暖和。

       b.价钱便宜,东西也不错。

      c.屋里黑,外头亮。

       d.人小心不小。

      e.小萝卜,皮红肚里白。

       f.大家随和儿,你也随和点儿。(《红楼梦》)

      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能显示出比较或对照的意义时,这一类句子才单独出现。例如:

      (2)a.哪本好?~这本好。

       b.里头冷还是外头冷?~外头冷。

      由乙类成分充任谓语的句子没有比较和对照的意思,因此可以独立出现。例如:

      (3)a.今儿怪冷的。 b.价钱很便宜。 c.屋里黑魃魃的。

      朱先生的上述观察,可以总结为下面两套(四条)规律:

      1)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构成的小句不只是单纯地表示主语所指事物的性质,而是含有比较或对照的意思;下文简称为性质形容词谓语句表示对比意义;

      2)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构成的小句不能单独完句,而是必须出现在能显示出比较或对照的意义的语境中;下文简称为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依赖于对比性语境;

      3)跟性质形容词相应的状态形容词做谓语构成的小句,没有比较或对照的意思;下文简称为状态形容词谓语句不表示对比意义;

      4)状态形容词做谓语构成的小句可以单独完句,不必出现在能显示出比较或对照的意义的语境中;下文简称为状态形容词谓语句不依赖于对比性语境。

      可见,跟相应的状态形容词谓语句相比,性质形容词谓语句在语义表达和完句限制方面都是比较另类的。于是,我们就会提出下列四个问题。即:

      1)为什么性质形容词单独做谓语的句式会表示对比意义呢?

      2)为什么性质形容词谓语句要依赖对比性语境呢?

      3)性质形容词谓语句自身表示对比意义跟其依赖对比性语境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状态形容词谓语句不表示对比意义?

      上面这些问题,在脑海中盘旋了三十多年。其间,我们有幸看到前辈和时贤的许多精彩解释;②但是,总觉得不够简洁明快,未能深得我心。前些日子,为了写作纪念朱德熙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文章,多次重读《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朦朦胧胧中,似乎找到了解题的线索。下面,我们暂时按下文献综述,不对各种相关观点进行述评;而是先直截了当地说一下我们对这四个问题的尝试性回答,然后在后面的章节加以适当的证明或说明。

      2.性质形容词的双重对立性意义

      我们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直觉性的回答是:因为性质形容词本身包含比较强烈的对比性意义,所以由它们做谓语构成的句子会表示对比意义。比如,在温度或温度感觉方面,达到一定的低温的阈值(thresholds),即可断定其性质为“冷”(即在“冷”这种性质上的取值为1),也就排斥了“热、暖和”等其他可能性(即在“热、暖和”等其他性质上的取值为0)。所以,从基于可能世界的真值条件语义学的角度看,说了“今儿冷”就意味着“今儿热”或“今儿暖和”不成立;同样,说了“昨儿暖和”就意味着“昨儿冷”不成立。也就是说,性质形容词在性质取值上表现为要么全有、要么全无(all or none),是一种“有与无”或“是与否”的二元对立(binary opposition)。比如,就温度感觉而言,从“不冷”到“冷”是从0到1的跳变(saltus)。同时,性质“冷”又蕴涵了跟其极性相反的“热、暖和”等性质处于对立关系(opposition),而不仅仅是矛盾关系(contradiction)。也就是说,跟“冷”处于矛盾关系的“不冷”包含但是不等于“热、暖和”;同样,跟“热、暖和”处于矛盾关系的“不热、不暖和”包含但是不等于“冷”。因为,在“冷”与“热、暖和”这两极之间,还存在着“既不冷也不热/暖和”之类的中间状态。③所以,基于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④说了“今儿冷”就意味着:今天的气温低的程度比“今儿不热”或“今儿不暖和”更深;同样,说了“昨儿暖和”就意味着:昨天的气温高的程度比“昨儿不冷”更深。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性质形容词的反对关系会压倒(override)矛盾关系。于是,“今天不暖和”意味着“今天冷”,“这孩子不赖”意味着“这孩子好”。⑤总结上述两个方面,可以说,性质形容词在意义上具有双重对立性,即性质取值上的二元对立和语义蕴涵上的两极对立。正是这种双重对立性意义,使得性质形容词的语义结构中内置(build-in)了比较强烈的对比性意义。

      性质形容词的双重对立性意义,源于其本身表示对事物在某种属性(attribute)上所达到的程度(degree)的比较性衡量与两极性判断。⑥例如:

      (4)a.尺寸:大、小 b.长度:长、短 c.距离:远、近 d.分量:重、轻

      e.数量:多、少 f.质量:好、坏 g.硬度:硬、软 h.质料:精、糙

      i.表面:光、毛 j.光线:亮、暗 k.声音:响、沉 l.温度:冷、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