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是审计管理的核心。民国时期,在西方审计制度的影响下,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向近代化转型,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民国时期审计人员管理及其思想研究。夏寒等提出,抗战前,审计机关人员普遍学历较高,待遇也比较优厚,但抗战爆发后,审计机关人员待遇受到严重影响。朱灵通等阐述了民国时期知名审计专家蒋明棋的审计人员运用与流转思想,认为其对当代有借鉴价值。 二是民国时期审计人物及其思想研究。王鹏认为潘序伦是近代中国审计学科奠基者之一,分析了他的审计定义思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思想和审计程序思想等。谢冬慧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首任审计院院长于右任对审计的贡献,认为他狠抓员工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三是民国政府审计制度及其思想研究。许梦阳提出,民国北京政府虽然设立了审计机构,但因政局四分五裂,审计制度无法稳定确立。夏寒认为民国事前审计制度思想极富特色且实效明显。方宝璋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审计组织结构思想能够降低代理成本。 这些文献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启迪,但是总的来说只是涉及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某一方面,对其理论分析还不够。因此,本文以控制论、代理理论和审计独立性理论分析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及其历史经验,不但可以深化审计史的理论研究,还可以为优化完善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以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使用制度和考核制度。 (一)审计人员准入制度 1.审计人员任职资格制度 北京政府时期,1914年6月公布的《审计院编制法》第十条规定:“审计院之审计官、协审官须年满三十岁以上具有左列资格之一者充任之:一、任荐任以上行政职满三年以上,卓有成绩者;二、在专门以上学校习政治、经济之学三年以上毕业,并任行政职满一年以上者。”该法开创了民国时期审计人员任职资格制度的先河,它从行政经历和学历方面规定审计人员的资格,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但该法并没有对审计院院长、副院长、书记官、核算官等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做出规定。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年3月公布的《审计院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审计、协审以在国内外大学或专门学校,修习政治、经济之学三年以上毕业,并对于财政学或会计学有湛深之研究者充任之。”可见该法把学历与研究水平作为任职资格标准,忽视经验,没有规定除审计和协审以外人员的任职资格。 1929年10月公布的《审计部组织法》对任职资格做了补充。该法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分别规定了审计、协审、稽察3类人员的任职资格。如协审的任职条件是“协审在未有考试及格之相当人员以前须以具有左列资格之一者充之。一、曾在国内外专门以上学校习经济、法律、会计之学三年以上毕业,并有相当经验者。二、曾任会计师或关于审计之职务三年以上,成绩优良者”。可见,该法从学历、经验、成绩等三个方面规定审计人员的资格,值得肯定,该法的不足之处是只对审计、协审和稽察的资格进行了规定,而没有规定其他人员的资格。 1945年12月,国民政府对《审计部组织法》进行了修正,对任职资格的相关规定几乎没有变化。 2.审计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民国时期,在没有实行考试之前,通过规定职业资格来设置审计人员的门槛。随后,实行专业的考试制度,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34年7月公布的《普通考试审计人员考试条例》、1935年8月公布的《高等考试会计审计人员考试条例》和1935年9月公布的《普通考试会计审计人员考试条例》三个审计人员考试制度。其中,第一个制度规定的考试资格包括学历标准、经验标准等,这些标准只需具备一个即可报考,学历标准只需具备中学毕业。第二个制度规定的考试资格包括学历(力)标准、学术标准、职务标准、公司经验标准等,学历(力)标准需具备大专学历或学力,公司经验标准是曾在资本十万以上之公司任会计主要职员三年以上有证明文件者。考试的内容除经济、财政、会计审计和法律知识外,还包括思想政治方面,如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也囊括中国的历史文化。考试实行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来选拔审计人员,比较科学。 《普通考试审计人员考试条例》公布后,考试报名较为踊跃。据《新闻报》1934年10月17日报道,“审计人员考试,报名应试人员极踊跃,十六日晚止,共一千一百八十三人,定二十日起在考试院明志楼考场举行考试”。这次考试应考者1200人,甄录试考两天,即1934年10月20—21日,考题中有中国历史地理3道:(一)管仲治齐,齐因以制霸,商鞅治秦,秦因以富强。试分别说明其治道之大纲。(二)宋王安石变法,司马光非之,因形成维新守旧两大派,试就宋代当日之国势,推论其得失。(三)长安为古帝王都,试就其附近之山川形势,说明在政治上之重要性。另外还包括宪法题目。这次考试甄录试发榜时间为1934年10月27日,甄录试及格420人,及格之后才有资格进入29—31日的正试,正试合格105人进入面试,面试发榜时间为1934年11月13日,共录取105人。可见,甄录试及格率只有35%(420/1200),正试合格率为8.75%(105/1200),参加正试的420人中,只有105人合格,说明专业知识的考试也有相当的难度。录取人数与进入面试人数相同,即录取率也是8.75%,说明面试没有被淘汰。总之,最后的录取率相当低,表明考试难度高,也说明通过考试能够提高审计人员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