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格:一个探索性的分析框架

作 者:

作者简介:
叶凡,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史文,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刘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原文出处:
审计研究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2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将公司视为同质化的生产函数,进而讨论供需与价格关系,是古典经济学的经典研究范式。然而这一必要的忽略却使得逻辑链条存在瑕疵,因此才出现诸如科斯、德姆塞茨、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试图解释企业存在的意义。类似的,在审计领域,大多数实证研究将审计生产过程视为“黑箱”,并选择绕过它来直接讨论审计投入与审计经济后果的关系。例如DeFond和Zhang(2014)建立的经典审计质量研究框架中,仅归纳了审计供给、客户需求、制度干预三类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然而,审计质量只能是线性的,或高或低,在应对一些特殊问题,如事务所是否有一致产出时并不完全匹配。因此,现有审计研究特别是审计质量研究框架存在向内拓展和修订的必要。

      对此,Francis等(2014)创造性地将事务所独特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则表征为审计风格,对审计生产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利用财务报表可比性获得数据支持,得到事务所是否提供一致产出的证据,从而给出了不同于审计质量的一个研究方向。但其仅从“相同审计师具有类似审计生产模式(即审计风格),从而产生更强的报表可比性经济后果”这一侧面角度入手,回避了正面定义并深入讨论风格的难题。实际上仍然没有打开审计生产过程的黑箱。更为遗憾的是,之后关于风格的讨论:或是沿着可比性的研究思路,讨论相同审计师对可比性的改进;或是仅在其他审计话题中用到风格及相近概念,未能明确为风格研究。

      因此,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推动我们正面讨论审计风格,给出一个不同于现有研究的分析框架。

      首先审计风格所表征的是审计生产过程,这一过程以人力资源为主,至少目前仍难以成为一个同质化的流水线。所以研究生产过程就不能忽视审计师多样化的决策与行为模式。引入审计风格这一概念,将使审计研究突破过去“审计投入——审计质量高低”的线性思维局限,将未来的研究导向“异质化投入——多样化风格形成——多维度审计经济后果”的讨论。这就解决了目前研究忽略审计生产过程的问题。而且将在理论层面推动审计研究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结合。

      其次,目前审计研究从关注事务所,向关注个人、项目组或团队等内部组织结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审计具有较强团队工作的属性(史文等,2019),事务所内部管理和一体化问题也是近年监管重点。从审计风格角度切入,能够带来更多有趣且重要的研究话题。例如审计生产过程由事务所、个人、还是团队主导?事务所如何协调不同团队、不同个人的行为差异?仅从审计质量等角度切入,难以直接讨论这些话题。

      最后,相比于审计质量研究,探索审计风格指标不仅能够带来更多信息增量,更有助于进一步理清审计投入作用于审计质量的逻辑关系。这体现在:第一,风格研究直接讨论审计生产过程;第二,风格研究并不讨论质量的高低,而是讨论一组审计师是否采用一致的方法、有相近的审计产出,这在讨论事务所一体化、审计师行为一致性等问题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第三,风格研究可以拓展到分析审计师的不同行为偏好、并给予不同含义,而不限于如将审计质量视为一种单向赋值的线性关系。

      综上,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什么是审计风格,更需要探寻不同风格背后代表的审计生产过程内涵、形成原因及可能的经济后果。所以,本文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审计风格?哪些研究可以归类在风格主题下?风格如何衡量?未来的研究话题有哪些?

      审计风格研究源起于Francis等(2014)及后续相关拓展,本文在对其进行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将尝试给出一个审计风格的完整定义。首先,审计风格的落脚点应是审计执业中所采用的正式、非正式的审计工作规则,这决定了审计师的行为模式,最终反映在审计经济后果上;其次,如图1圆心部分所示,审计风格可具象为两个方面:一组审计师是否采用并遵循一致的规则,且具有一致的行为特征?相较于他组审计师;一组审计师在采用规则时是否有独特偏好,形成独特的行为模式?本文将具体讨论一致性和偏好性的内容,以更好地感知风格的理论含义和不同维度,同时总结目前涉及风格的衡量方法,并讨论一些未来研究的可能话题;再次,在审计风格内核讨论的基础之上,本文将讨论图1中圈部分,即明确风格的载体,即审计决策单元。本文将风格定义为“一组审计师”的风格,原因是决策单元可能是事务所、分所、个人、团队等,此时风格的体现形式也不同;最后,本文将讨论图1外圈部分,即审计风格可能是权变的,受客户特征和外部环境影响,或者说某一组审计师的固有风格可能无法对所有客户、在任何情况下一以贯之。总体而言,本文认为:审计风格是审计生产过程的核心表征,风格的研究方向则可以具象为一致性和偏好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风格研究还可以进一步纳入审计决策单元、客户与外部环境等其他要素。

      本文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潜在贡献:第一,虽然Francis等(2014)的研究率先提出了审计风格概念,但其直接将测度缩小到财务报表可比性即一致性风格,而忽视风格本身及其含义。不同于这些研究对审计生产过程的回避,本文直接对风格进行了概念上的拓展和演绎,并给出可行的分析框架,具象出一致性和偏好两个方面,为今后风格研究的展开提供了有益参考。第二,目前审计研究越来越关注个人、团队等更为微观层面行为的经济后果,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一是观察审计师在审计生产过程中的“自由裁量”行为,以及一组审计师如何协调不同行为偏好、是否形成一致产出。特别是对于团队等内部组织结构的研究,已涉足组织行为、内部生产过程。审计风格这一概念提供了一个更直接也更准确的研究视角。目前监管关注的事务所一体化问题本质上也是事务所对内部个人、团队的自由裁量空间的管理。因此采用风格概念能够更贴合这些新兴研究话题,更好地理解这些话题之间的联系,并提供审计质量之外的一个新方向。第三,为了加强本文分析框架的可操作性和后续研究的可借鉴性,本文总结并讨论了多种现行的和潜在的衡量不同审计风格的方法,也提出了一系列未来审计风格研究的可能话题。这不仅有助于今后风格研究的实现,也为审计师行为研究提供了关于风格的独特观察方式。期望本文能够为今后看待和理解审计行为、审计师特征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