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2022-01-28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983X(2022)02-0117-09 中国传统美学非常重视审美和艺术实践的研究,善于从审美和艺术实践经验中总结和阐明审美和艺术的本质和规律,这就形成了注重审美心理研究的特点。在中国美学史上出现的众多的文论、诗论、乐论、画论、书论、园林建筑论等,都包含丰富的审美心理学思想,形成了各种微妙精辟的审美心理学说。它们和西方美学中的各种审美心理学说,在对审美心理性质和特点的揭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哲学基础、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话语上却独具特色,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在对审美观照的心理现象的认识和解释中表现尤为明显。 审美观照又称审美静观,是人在审美活动中面对审美对象凝神注视和观赏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态度、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方式。它既发生在审美欣赏活动中,也发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因为它集中体现着审美经验的心理活动特点,所以成为审美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向来是美学研究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产生了各种理论和学说。“审美观照”因而成为美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词。中西审美心理学思想中都有对审美观照中主体心理条件、心理态度、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探究,形成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它们以各自特殊的概念、范畴、话语,在继承、演变和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构成了中西两大不同的审美观照学说和理论体系。梳理中西审美观照学说体系的发展演变,对比中西审美观照学说体系的同与异,不仅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审美观照这一关键词的理论内涵,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审美心理学说的优长和特点,以便在与西方审美心理学说的互相参照中,推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西方审美观照学说体系及其演变 在西方美学史上,柏拉图最早提出“观照”一词,并将其用于对于美的认识的论述。他认为对于“美本身的观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1](P273),也是哲学的极境。同时又提出审美观照需排除尘世的杂念,凝视、观照美本身。古罗马新柏拉图主义美学家普罗提诺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审美观照说,认为只有凭借“内心视觉”这种特殊能力才能观照美。但他把审美观照宗教化,看作是灵魂上升,脱离尘世,回归美的根源——“太一”的一种神秘的精神状态。17、18世纪的经验派和理性派美学家都对审美观照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特点做过探究。经验派美学家舍夫茨别利和哈奇生等提出“内在感官”说,认为审美观照依靠一种审美的特殊感官,具有直接性和无关利害等特点,对推动近代审美心理学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德国古典美学创始人康德在调和经验论和理性论两派美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审美判断的分析,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对审美鉴赏或观照的性质和特点从理论上作出了完整的阐述。他认为鉴赏判断是“不带任何利害关系的愉快”,完全不涉及对于对象的实际用途和利害感;是“没有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其普遍可传达性只与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的内心状态相关;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只和对象的形式有关,不涉及对象的内容、意义。他说:“关于美的判断只要混杂有丝毫的利害在内,就会是很有偏心的,而不是纯粹的鉴赏判断了。我们必须对事物的实存没有丝毫倾向性,而是在这方面完全抱无所谓的态度。”[2](P35)又说,“这种静观本身也不是针对概念的,因为鉴赏判断不是认识判断(既不是理论上的认识判断也不是实践上的认识判断),因而也不是建立在概念之上,乃至于以概念为目的的。”[2](P44)自此以后,西方对审美观照中心理状态和特点的探究,便主要是围绕着康德提出的“不涉及利害”和“不凭借概念”这两个基本观点展开的。 受康德哲学和美学影响的叔本华,从唯意志论哲学出发提出了审美直观说,对康德的审美判断理论做了新的阐发。他认为,世界是由意志和表象组成的。意志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整个表象世界都是意志的客观化。作为万物之源的意志是一种无意识的、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是一种欲求,它所欲求的就是生命,因此可称为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欲求是无止境的,人的痛苦因而是无边际的。人要摆脱痛苦,就要舍弃欲求、摆脱意志的束缚,否定生命意志。而审美直观就是从意志和欲望的束缚中获得暂时的解脱的一种认识方式。因为在审美直观中,我们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集中于欲求的动机,暂时忘却了自己只是沉浸于对于对象纯粹客观的观赏之中。“我们在那一瞬间已经摆脱了欲求而委心于纯粹无意志的认识,我们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3](P276)。按照叔本华的分析,审美直观在心理上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排除了对事物的习惯看法和理性认识,“把人的全副精神献给直观,浸沉于直观”[3](P249),意识只是为宁静地观审恰在眼前的对象所充满。二是人“自失”于对象的直观之中,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脱离了事物对意志的关系,“所以也即是不关利害,没有主观性,纯粹客观地观察事物”[3](P274)。叔本华审美直观说虽然揭示了审美心理活动的某些特点,但它是以唯我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唯意志论哲学为基础的。审美直观说的突出特点是抬高直观,贬低理性,超脱自我,排除欲求。所谓“纯粹直观”,具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反理性主义特征。无论从审美直观的性质和来源上看,还是从审美直观的心理特点上看,叔本华的审美直观说都比康德的审美理论更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色彩,因而成为后来众多反理性主义美学思潮的重要思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