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信息、交通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整个世界拉近成了一个“村落”,东西方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在经济贸易、产品生存、市场共享上互相需要、互相依存。为了更高效地整合全球市场资源、促进消费品迭代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用汽车公司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被普遍应用于时尚产业——色彩、面料、款式、图案、风格的不断变化成为流行时尚趋势的主要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更强烈地影响消费者,西方发达国家的时尚产业和商业巨头又通过国际时尚系统的建立,坐拥全球市场。 国际时尚系统是指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时尚产业为推荐、引导和统一大众消费审美,高效整合产业资源而形成的一套沟通语言、表达符号、传播渠道和销售方法的复杂关系体系。其形成的社会原因是大规模销售模式提高了时尚产品的生产和运行效率,也为当代人类带来了更丰富、更廉价的时尚消费品。与此同时,国际时尚系统的建立者也利用时尚审美话语权和定义权,得到了最高份额的市场占有率,获取可观的资本利益,同时亦为系统内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进行文化入侵和审美扩张提供支持和保护。 在“西方中心”的国际时尚系统中,“中国风”曾经作为“他者”长期受限于西方时尚话语权和流行系统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实力、政治、经济、文化和时尚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市场成为国际时尚产业最重要和最具发展前景的消费市场。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时尚产业正在摆脱国际时尚系统中的“他者”地位,初步构建了中国风格的主体性。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奢侈品市场遭受全面冲击之后,中国市场的“逆势上涨”,成为全球少数实现奢侈品销售“正增长”的市场[1]。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时尚产业在经历了四十余年发展后,中国风格打破了西方语境下的时尚壁垒,逐渐摆脱了好莱坞、日流、韩流的影响,在国际时尚系统里的重要性和所在位置不断提升,慢慢形成了本土时尚的生态系统。 中国风格服饰是基于国际视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炼与升华,而非纯粹的传统化和民族化。当今,汉服、国潮与国风时装备受关注。因为,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象征,还使中国元素、中国风格能够在国际时尚系统中彰显民族尊严和自豪感。中国风格也不再局限于艺术和时尚领域的设计灵感和营销噱头,而成为经济实力和民族自信的真实反映,表达了当代中国人民、中国时装设计师和时装品牌对于中国文化复兴、东方文化回归的强烈渴望,日益成为影响经济、文化、消费、审美、日常生活等领域的重要因素。 一、汉服:传统服饰的传承 中国传统服饰既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2003年中国传统服装发迹,到2018年共青团中央主办了“第一届中国华服日”,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为基础的“汉服”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与追捧。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中国市场汉服销售规模由1.9亿元快速发展为63.6亿元。汉服品牌和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2]。目前,中国传统服装主要知名品牌有明华堂、装束、净莲满堂、重回汉唐、十三余、织羽集、花朝记等。山东、杭州、成都等地聚集了大量汉服头部品牌。中国传统服饰产品的总体消费人群超过600万。其穿着也从小众人群“破圈”到大众消费市场,从少数人的特立独行转变为当代时尚风潮。 2020年,曹县因汉服火爆中国互联网,各类社交媒体、手游、时装秀、短视频平台、古装影视作品、《唐宫夜宴》等共同推动汉服走向大众化。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服装的热情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中高职院校设立了“汉服社”和“汉服社团”。年轻的“90后”“00后”则成为了购买中国传统服装的主力军。 中国传统服装市场规模在2021年接近100亿元规模。汉服经济进入资本和大众视线。“明代制式”“宋代制式”“唐代制式”“魏晋制式”成为当前中国传统服装的主要流行式样。从设计风格看,当代中国传统服装大体可分为:严格遵循传统的考古复原类型、运用传统服装语言的汉服再设计类型、传统汉服改良类型和运用传统元素的时装设计类型。随着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服装的了解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细分品类不断涌现。其中,搜索热度最高的是对襟和长衫,而女装品类的袄裙、长衫、马面裙消费增速最快,男装品类的道袍、圆领袍、中衣销售增速较高。 由于没有官方定义,“汉服”这一词汇自2003年广泛传播以来,就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服饰体系为基础而诞生的现代概念,是一个由不同主体参与、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各抒己见、不断演化和丰富的概念。“汉服”的核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现代“汉服”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和流行趋势发生和影响路径。 除了“汉服”这个称谓,也有学者将当代中国传统服装称作“华服”。2021年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召开了“中国当代‘华服’定义与规范学术论证会”,包铭新(东华大学)、李当岐(清华大学)、刘元风(北京服装学院)、王永进(北京服装学院)、万献初(武汉大学)、周丽(山东时装设计师协会)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时装设计师讨论后一致认为:“华服”是指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基因、精神风貌且融合当代审美的礼仪性服装。其服装风格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特质,体现当代社会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辨识度,适用于国际交往、文化交流、商贸往来以及日常节庆、祭典等礼仪场合。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说:“随着产业的发展,随着学术的探讨,人们关于‘华服’定义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提升、不断丰富、不断创新的过程。”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永进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讲,理论要先行,‘华服’要做好定义、定式、定制、定标,要让喜欢传统服饰的‘95后’、‘00后’更加清晰地了解他们身上服饰的文化传承与审美价值”。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认为,“华服……在国际礼仪中塑造独特美好的华夏人的形象,给每一件衣服、每一块面料、每一个色彩增加中国文化的故事,给予吉意、吉图、吉色、吉语以最佳的表达、最好的展示,诠释出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着装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