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诚挚感谢所有参与2020秋季博士生课程讨论的同学贡献的观点和见解! [引用信息]彭正梅,王清涛,温辉,连爱伦,刘钗(2021).迈向“生态正义”的新人文教育:论后疫情时代教育的范式转型[J].开放教育研究,27(6):4-14. [修回日期]2021-10-23 中图分类号:G4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21)06-0004-11 DOI编码:10.13966/j.cnki.kfjyyj.2021.06.001 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20)提出2050教育宣言(以下简称《2050年教育宣言》),指出必须告别西方传统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抛弃其《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对人文主义给予的信任和希望。《2050年教育宣言》要求,面对人类造成的多重生存威胁,人类应对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生态危机教育做出革命性的调整,概言之,人类必须转向基于“生态正义”(ecological justice)的教育新范式,必须寻求“超越西方视野”的知识形态、认识思维及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早指出,“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王弼等,2000)。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化成天下,需要在“观乎天文”和“观乎人文”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其命维新)。因此,当世界变化了,人也要跟着变化;当事实变化了,我们的结论也需要调整。按照这种思路以及教科文组织《2050年教育宣言》的精神,我们亟需新人文教育,而不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教育。 国内已有学者翻译、介绍《2050年教育宣言》(王梦洁,2021;吴文婷等,2021;阿弗里卡·泰勒等,2021),但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也有学者对人类教育的未来提出了类似的忧虑及积极设想。例如,范国睿(2020)指出,新冠病毒全球大暴发,宣告人类教育系统正处于这个时代最危机的时刻,我们迫切需要从教育生态学的立场,重新思考和审视教育的未来,以恢复和重建教育生态,保持教育系统活力。石中英(2001)也指出,人文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当前的教育改革应积极彰显教育的人文性,改革和振兴人文教育。周洪宇(2015)更是直接提倡以新人文精神引领教育未来,认为“新人文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全球视野、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上的新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和谐共生的新教育,是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又具备人类整体性意识的新教育,是一种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新教育,是继承西方人文主义历史传统和精神,同时又融入中华文化人文价值和精神的新教育”。 鉴于此,本研究在简要讨论西方人文主义后,主要从近年来逐渐复兴的西方、日本、印度以及中国关于生态教育资源的智慧传统中探讨和确定以生态正义为核心的新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强调人类需要通过“争取承认”的文化斗争和教育斗争来超越西方人文主义知识的主导和霸权地位,扭转人类整体所面临的紧迫的生态危机,促进教育服务人类未来福祉,实现人类与世界共生。 一、引言: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信条——个人是世界的中心 教科文组织《2050年教育宣言》所说的人文主义,源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皮科·米兰多拉(Mirandola,2012)在其被视为“人文主义宣言”的《论人的尊严》(Oratio De Hominis Dignitate)一书中指出,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但人没有被赋予确定的形式和特性;与其他万物拥有确定的特性但受制于设定的法则限制不同,人没有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自己的特性;人是自身自由的形塑者,可以把自身塑造成自己愿意的任何形式。在米兰多拉看来,人的本质在于人能够反思,能够体验生命的困顿,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人在世界万物的等级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向上成为天使,向下堕落为畜类,这都取决于他如何使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人的精神力量就是改变生命世界的中心。 米兰多拉(2012)所谓的人是世界中心的“人”,是个体的人,不是人的共同体或集体。每个人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每一个体都是世界的中心。人之所以为人取决于他的行动和决心。笛卡尔继承了这种精神气质,强调“我思”是唯一确定的事情。康德把这种“我思”的能力界定为“独立使用自己理性的”启蒙,并认为作为一种理性精神的启蒙会不断地向全球扩展,最终实现每个人独特的自然天赋,即理性。康德(1990)认为,这是大自然伟大的隐秘计划。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探讨了精神(理性)如何逐渐获得实现(即精神的自我认识)的世界历史的进程。 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不断扩展,这种理性至上的个体自主和个体主义,几乎被认同为现代性的基本标志,成为所有追求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努力追求的精神气质。培养这种理性自主及个人主义几乎成了所有重要的现代教育家如卢梭、洛克、赫尔巴特、杜威以及布鲁纳的基本信条,成为西方教育乃至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彭正梅,2010b)。同样,这种西方人文主义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哲学”,体现于《学会生存》《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以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等报告中,构成其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