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860(2021)12-0079-008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及精准测评的时代呼吁 面对社会急速发展与变化的浪潮,世界各国都将师范生培养作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然而却长期面临缺乏科学性指导[1]、实践能力不足[2]、理论与实践脱节[3]、对课堂的严谨性准备不足[4]等困境。进入21世纪以来,能力本位教育成了西方国家主流或主导的教师教育取径[5],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教师能力和基于能力的教师教育改革[6]。在我国,由教师专业标准引领的教师教育改革中,“能力本位”的改革理念被作为主导改革理念确定下来[7]。教师职业能力是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落实国家评价改革战略,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等五个文件通知[8],对中小学、学前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一践行三学会”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要求,为改革和创新师范生能力培养指明了努力方向。 帮助师范生适应未来真实教育工作场景需要,促进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与现代教育快速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是师范院校面临的迫切问题[9]。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卡脖子”难题,师范生评价方式改革是撬动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支点。我们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发展为教育评价创造了跨越发展的良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逐渐成为实施精准评价的有效手段[10];利用大数据印证和揭示更有价值的教育规律机制,促使教育评价实践愈加精准与深入[1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12]。近年来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完善,使得全方位采集师范生学习与发展数据,并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测评成为可能,因而,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支持师范生评价改革,助力师范生实践能力养成,进而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是教师教育直面卓越培养与评价改革双重发展使命时必须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测评是测量与评价的组合运用,既强调按照规则或依据进行赋值的过程,同时也包含了做出价值判断或决策的过程[13]。精准评价隐含着两项核心要求,第一是以细致全面诊断为依据,唯有当评价数据足够精细,才能无限接近被评价者的真实样态[14];第二是以问题和特征刻画为旨向。因此,对教师实践能力开展精准测评的关键是找到科学、合理的能力测评手段,并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数据。但现有研究表明,当前普遍采用的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师范生能力水平等级的结果具有局限性[15];对教师能力和素养进行评价的课堂观察、教师档案袋、访谈、自我考核、学生学习结果、学生和家长调查以及考试等常见方法中,能够支持精准评价实践的较为稀缺。微认证(Micro-credentials)是国际上一种面向成人专业能力的认证方式,倡导对独立、具体、明确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同时依据实践成果对能力进行认证考核[16]。近年来,微认证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有广泛而出色的应用,美国非营利组织数字承诺以及我国教育部2019年启动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中均充分发挥了微认证细微精准、能力聚焦特征,能够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微认证针对“小而实”的能力制定测评规范的方式有助于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和问题,并将能力发展的学习、实践与评价推向深度,可为师范生能力的精准评价难题提供解决处方。 为回应国家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评价改革的战略部署,华东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卓越师范生培养范式,提出了建设新时代“智能新师范”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创新信息化背景下的卓越师范生培养及评价模式,强化基于能力评估和证据导向的师范生全过程培养与评价,其中微认证是撬动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评价的关键路径。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于2021年5月发布的“师范生课堂教学微认证体系”为例,系统阐释基于微认证的精准测评体系设计和应用思路,以及以评价牵引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精准旨向的微认证设计思路 在评价设计中,需要确定对象、目的、构念、评估细则、工具等内容。《标准》等文件明确了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内涵,界定与细化了教师实践能力发展要求。按照一般评估设计过程,在确定评价对象、目的以及构念之后,需要开发评估工具和评估细则以明晰测评实施的路径,包括如何测评、采用何种工具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如何评判等三项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内容。微认证作为一种能力评估形式,在呈现样态上包括多个需要评估的能力点以及相应的评价规范,可对测评对象、测评方式以及测评标准等做出精准表述。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内涵 职业能力是特定职业领域内的认知心理特征和发展潜力,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17]。职业能力的形成是教师职业生涯成功发展的基础,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18],也是师范生培养的出发点和核心。《标准》将教师职业能力划分为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以及自主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并从掌握专业知识、学会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等方面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所需的基本能力提出了细化要求[19]。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当代每一位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也充分融合到掌握专业知识、学会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等要求之中。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以基本教学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学科教学能力为构件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框架,作为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其中学科教学能力分为了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科特色教学能力两个部分,同时通过学科德育和综合育人的融合和渗透体现师德践行和综合育人要求,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