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两岸民间组织交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金文,男,重庆两岸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重庆 400020);杨仁飞,女,厦门市台湾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福建 厦门 361012)。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内容提要:

两岸民间组织是推动两岸交流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蔡英文上台后两岸民间组织交流面临包括制度性障碍、政治性障碍、机制性障碍、社会性障碍以及突发因素影响在内的诸多不利条件。当前,由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各领域互动受到较大影响,深化两岸民间组织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应从强化对大陆涉台民间组织的扶持与引导、进一步提升与创新传统交流项目、破解民间组织交流制度性障碍、强化运用新媒体手段等角度着手,推动两岸民间交流行稳致远,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国家统一贡献民间力量。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22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590(2021)06-038-0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紧扣“统一”这一核心问题,对两岸融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即“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溯两岸关系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两岸民间组织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为助推两岸关系打破长期封闭隔绝局面,逐步推动国家统一目标的实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研究两岸民间组织的交流交往,推动深化两岸民间组织合作,对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本文研究的两岸民间组织,主要指专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目标性明确的组织或者团体。从两岸对相关概念的使用情况来看,大陆通常使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台湾地区则主要使用“人民团体”,包括具有较为明显的非政府、非营利和志愿性特征的机构和组织。①2017年11月台湾地区修订“政党法”之后,政党与财团法人不再是人民团体。鉴于现有研究成果对民间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的概念存在混淆、混用等问题,为便于论述,本文统一使用民间组织一词。本文论述的两岸民间组织主要包括大陆注册的民间组织、在台湾注册的民间组织以及在大陆注册的台湾民间组织。近年来,大陆学界针对两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作为两岸融合发展主要载体之一的两岸民间组织,专门性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目前有关两岸民间组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关于台湾民间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功能的研究。高和荣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其运作逻辑,分析了台湾地区民间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出增进两岸民间整合的对策建议。②王茹从台湾地区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建构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台湾的社会力量经威权时期长期压制后释放,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的政治转型,并成为社会治理的公共事物。③陈先才、林立辉研究发现台湾民间组织的发展是与政治转型相伴随的,民间组织对台湾社会公民文化的发展具有正相关性。这种正相关性因民间组织的类型、内部权威结构、成员互动方式以及组织信念等因素而异。④

      二是关于两岸民间组织的比较及作用研究。徐晞比较了两岸行业组织的发展演变、相关规则、职能等,认为两岸行业组织兼具同质同源性和差异性,其差异性对大陆行业协会的发展有所启发。研究还指出两岸产业实现深度对接和可持续合作,必须有效发挥行业组织的代表和服务职能,通过构建有利于有效对接的良好环境、合作互惠机制以及共生互助机制,实现两岸行业组织的平行对接与深度合作。⑤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的逐步落实,近年来关于两岸社会的整合与共同治理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肖日葵提出两岸在不同社会体制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民间组织,可以在交流合作中取长补短,互鉴互学,⑥而自下而上的民间社会整合路径正是两岸社会整合最主要的四大路径之一。⑦唐桦认为,两岸公权力部门应充分重视社会资本在推动两岸持续合作中的角色功能,可以考虑在两岸事务层面进行主动的战略收缩,让两岸民间社会走到前台,激发社会自身的活力,创生新的具有正面效应的非正式制度和非正式规范,大力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形成规模效应,而不应对两岸民间组织交流做太多的限制,尤其是制度方面的限制。⑧

      三是关于具体领域民间组织的研究。一些学者对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民间组织进行了研究。⑨此外,杨丹伟特别关注跨两岸社会的生成机制问题,认为以“两岸族”为主体的两岸社会组织是联结个体与社会的中介组织,作为两岸公共领域治理的主体,两岸社会组织与公权力部门、企业构成了独特的治理机制。⑩

      四是一些学者较为关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及新冠疫情对两岸民间组织交流的影响。单玉丽对民进党抵制“31条惠台措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11)季烨指出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修法”限缩和管控了包括两岸人员往来在内的各种两岸交流活动。(12)

      现有研究从历史演变角度对台湾民间组织的形成与特点进行了梳理,从制度对比的视角对两岸民间组织进行了分析,对两岸民间组织在两岸关系中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宏观的阐述,但对新形势下两岸民间组织交流中出现的新兴力量关注不足。针对当前两岸民间组织交流合作面临的困难,多侧重从岛内政治因素角度予以分析,对于制约两岸民间组织交流的岛内社会基础的脆弱性、交流机制的局限性、交流合作的不平衡性、新冠疫情影响的长期性等问题重视不够。既有成果高度肯定了两岸民间组织对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比如有学者提出了将“自下而上”推动两岸交流作为两岸社会整合的重要路径、创生新的非正式制度或非正式规范推动两岸民间组织交流形成规模效益等具有前瞻性的设想。面对新的形势,研究者需要关注两岸民间组织交流面临的诸多现实性问题,诸如如何解决因两岸管理政策差异导致的民间组织信息不对称、因台湾当局单方面限制导致的民间组织交流合作态势严重受阻、如何在传统的两岸民间组织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如何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持续推动两岸民间组织交流等。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