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新框架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雷洋昆,刘芝玮,北京大学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如何适应新常态、创造新理念、构建新战略、走出新路径、实现新发展,是当前高校亟需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梳理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经济活动特点,坚持内部审计现代理念,构建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新框架,探索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新方向、新路径。

      一、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供需分析

      (一)需求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国家宏观层面、内部审计职业发展层面,还是高校自身运行层面,都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国家宏观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需求:一是要求审计充分发挥监督和预警职能,做好权力有效运行的“免疫系统”,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二是要求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评价功能,通过以评促建,从业务入手、以内控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进一步促进完善内部治理,推进建立“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内部控制体系;三是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以教学科研内在发展规律和特征为基础,确保国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政令畅通,助力高校接住权、管好权、用好权;四是要求高校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促效功能,在当前过好“紧日子”的大背景下,督促将有限的资金、资产、资源花在刀刃上,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内部审计职业发展层面。内部审计职业内在发展规律,为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财务账目核对和查错防弊、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并重、评价各方面经营与管理活动等阶段,触角逐渐从会计财务账目拓展至组织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当前,内部审计一是要立足宏观,全面覆盖,真正做到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公共权力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二是要做好转型,深化内涵,将内部审计工作从资金资源审计转变为战略审计和政策执行审计、从单纯查错纠弊转变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管理审计、从合规审计转变为绩效审计、从事后检查拓展到过程监管。三是要从业务入手,紧扣问题导向,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岗位、重点事项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聚焦重大、重要风险。四是要促进体制机制完善,着力关注和及时揭示制约阻碍改革推进、激发活力、转型升级等深层次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审计建议。五是要与国家审计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高校自身运行层面。高校资源丰富、问题复杂,为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内在需求。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总体规模和资金、资产、资源总量得到大幅度提升,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34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22%,此外,高校还拥有丰富的无形资产和享有诸多有利的政策优势,拥有国内甚至国际最高端、最具创造力的科技资源,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占据着巨大优势。但与此同时,高校所暴露出来的如决策失误、资产损失、资源浪费,预算、财务、资产、采购、建设项目、培训和科研等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失效等问题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高校业务部门对业务活动的控制、财务部门对业务活动的控制、审计部门对业务活动的再控制等还未有效形成。要解决这些问题、给社会公众一个满意交代,就需要全面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倒逼”功能和“建设性”作用。

      (二)供给分析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为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健全权力约束机制起到了助力作用。但剖析当前高校内审工作的供给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审计战略方面,服务学校发展战略有待加强。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层职能的延伸,其目的是满足管理层需求、审查和评价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情况、促进组织目标实现、增加组织价值。而当前,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与学校发展战略之间尚存在偏差,未能紧密关注学校发展战略。

      在审计业务组织方面,统筹规划、协调配合不够。一是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审计与校内纪检监察、巡察、内部控制建设与评审等工作的信息共享、项目统筹、成果共享尚处于摸索探索阶段,存在项目重复安排、浪费监督资源的现象;二是审计项目或者安排无程序、无计划,临时追加项目较多或杂乱,做了不该做或无法做的项目,所需解决的问题超出了审计能力范围;三是审计业务组织方式效率不高,部分高校对审计工作缺乏长期规划,为便捷完成任务而采取短期拼凑和搭班子方式,较少考虑对关键岗位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内控机制。

      在审计业务开展方面,审计广度、深度、力度、专业化程度不够。一是审计范围广度不够,并未切实推进审计全覆盖,尚有很多业务流于监控范围以外。比如,很多高校仅对二级院系开展审计,而对机关职能部门、后勤、附属直属等决策机构和经济活动复杂的组织并未开展审计。二是审计深度和力度不够,突出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少。比如,部分高校预算管理审计仅关注校内二级预算,并未对校级预算和预算绩效进行审计;职能部门经责审计仅关注该部门内部事务管理情况,并未对其管理全校业务资源情况进行审计。三是审计评价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够。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有关反映问题方面的用词和行文已经较为规范、成熟,而对于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关正面绩效评价部分还比较薄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