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美学的历史谱系

作 者:
周宪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原文出处:
文艺研究

内容提要:

在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民族国家和民族语文的兴起,西方美学体系中英、德、法三种语言的美学理论彼消此长,构成三足鼎立之势。作为现代美学源头之一的不列颠美学,与大陆美学处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之中。18世纪是趣味世纪,“趣味”“无功利性”“美”“崇高”“如画”等概念在英伦的出现,不但先于德法美学,且对后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19世纪德国古典美学一枝独秀,但英伦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等思潮在相当程度上绘就了西方美学的版图。20世纪,随着美国崛起和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尤其在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分析哲学的主导下,英语美学建构了西方美学的分析世纪。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英语美学与美学的现代缘起

       作为一个概念,“英语美学”的说法有点含混。照理说,英语美学应包含一切以英语为语言媒介的美学文献。英语因广泛性而获得了“全球通用语言”的美称,毫无疑问,英语美学文献是最丰富的美学资源。就此而言,一切以英语出版刊行的美学文献均可称为“英语美学文献”。然而若采取上述宽泛界定,一些被翻译成英文的出版物也进入英语美学文献范围,如此一来,英语美学几乎是无边无界了。因此,我们将英语美学文献具体规定为以英语为母语并生活在英语国家的美学家所撰写和刊行的美学著述。诚然,这也包括移居英语国家并用英语撰写和出版的美学家的文献。

       从现代早期来看,“英语美学”和“英国美学”两个概念关系复杂。“英国”在眼下汉语的通常用法中既指联合王国(UK),又指英格兰。严格说来,英格兰只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联合王国还包括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北爱尔兰。另一个有所纠缠的概念是“不列颠”或“大不列颠”,通常指“属于或有关于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和北爱尔兰或及其人民”①。这一地区是英语的发源地,亦是近代早期启蒙运动的重要发祥地。为避免命名和称谓上的混乱和歧义,统称“英语美学”无疑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尤其是20世纪美国的崛起进一步巩固了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地位,也扩大了英语美学在西方美学乃至国际美学界的影响力。这里所说的“英语美学”主要指英美(Anglo American)美学,“英”指广义的不列颠,而非狭义的英格兰。

       说完了空间上文化地理意义上的英语美学,再回到现代早期西方美学的时间维度上来考量。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18世纪英语美学始终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在我看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英语美学在现代美学建构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如何认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西方美学界通常的看法是,美学的现代缘起是德国美学的贡献,“美学之父”当属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时间节点是1750年《美学》的出版,尽管这部著作的观念基于他1735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及其后出版的《形而上学》。鲍姆嘉通第一次对美学做了清晰的命名和界定。但从美学学科命名以外的视角来看现代美学的缘起问题,可以追溯到先于鲍姆嘉通的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夏夫兹博里伯爵三世,另一个是创建《观者》杂志的艾迪生。

       美学史家盖耶在其《现代美学史》(三卷本)第一卷中,提出了一个关于18世纪现代美学起源的“奠基性十年”(the foundational decade)的说法,他认为在1709-1720年间,几个导致西方美学起源的重要观念出现了,如无功利性、感性经验与情感、想象力与游戏。有趣的是,这些观念几乎同时在英、法、德出现,英国的代表人物是夏夫兹博里和艾迪生,法国有杜波斯,瑞士有克鲁萨,德国则有沃尔夫②。如果我们把美学命名视作美学现代起源的正式宣告,那么,“奠基性十年”可当作这一宣告的前奏曲。这么来看,英语美学的独特贡献及其地位可见一斑。夏夫兹博里和艾迪生的奠基性角色,亦可合理地得到确认。其实,早在20世纪中叶,美国哲学家斯托尔尼兹就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夏夫兹博里美学的论文。他认为,现代美学的基本观念乃是审美的自主性,夏夫兹博里则是促成审美自主性观念流行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审美无功利的概念也源于他的伦理哲学。斯托尔尼兹直言:夏夫兹博里的理论是美学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摆脱了希腊古典的和谐论,将无功利性概念引入美学思考,形成了古典与现代美学理论之间的某种张力,进而创立了现代美学的一个新的重心③。

       毫无疑问,“奠基性十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语境,由此可以重审美学现代性进程中英语美学无可取代的作用。克里斯特勒在其经典的《艺术的现代体系》中做出几个重要判断。第一,17世纪及其后的英语美学受到法国美学的影响,然而到了18世纪,英语美学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又反过来对欧陆美学、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美学发生深刻影响。第二,在现代早期的英语美学中,夏夫兹博里无疑具有突出地位:“夏夫兹博里不仅在英格兰而且在欧洲大陆都是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述非常重要。……由于夏夫兹博里是现代欧洲第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关于各门艺术的讨论具有重要位置,所以,有理由把他视为现代美学的奠基者。”第三,18世纪下半叶,英语美学家们对于美的艺术体系的讨论并不关心,把更多精力放到有关艺术的一般概念和原则上,或不同艺术的相互关系上④。尽管有学者对克里斯特勒的现代艺术体系论提出质疑,但他的历史描述和理论分析仍旧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关于18世纪英语美学两大研究主题的归纳,基本上描画出其总体面貌。

       二、趣味的世纪

       按照克里斯特勒的看法,18世纪英语美学的思考聚焦于关于艺术的一般概念和原则以及不同艺术的相互关系。这一说法准确概括了实际状况。18世纪英语美学研究专家汤森也总结说,这一时期“理论争辩的核心问题是诗歌与绘画、音乐的关系,趣味的发展和判断力,美的特征及其用途等问题。其结果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凌乱而又丰富的混合”⑤。也许是由于处在现代美学的初期阶段,理论思考显得庞杂而多样,但是,如果对这一时期英语美学的总体性稍加分析,便可发现一个概念尤为凸显,那就是“趣味”。

       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18世纪是一个“趣味世纪”,即是说,“趣味”成为18世纪英语美学最为重要的概念⑥,重要的哲学家在论述美学相关问题时常常以趣味为核心。正像迪基所言:

       18世纪是趣味的世纪,即趣味理论的世纪。18世纪伊始,对某种经验理论讨论的焦点从美的客观概念转向了趣味的主观概念。……趣味理论的少数代表一直延续到19世纪早期,唉,但趣味模式的理论研究式微了,并被一种全然不同的思想所取代。⑦

       迪基在其《趣味世纪的哲学奥德赛》一书中,特别讨论了趣味理论的五个代表性人物:哈奇生、休谟、杰拉德、埃利生和康德。这一理论发源于英伦,终结于德国。用康德的话来说,只有德国人用美学这个概念来表明其他人所说的趣味批判⑧。康德的这个说法陈述了一个等式:美学就是趣味批判。这么来看,趣味在美学思考中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许可以看作是18世纪美学最具包容性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统摄了其他美学概念。这是因为,一方面,趣味涉及审美活动的主体性的诸多层面,比如想象和联想;另一方面,趣味关涉审美对象的特质或范畴,例如美、崇高、如画、无功利性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