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外部审计与引领性创新:作用机理与机制优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天蔚,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湖北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刘海兵,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湖北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河池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后发企业(Later-comer Firms)是分析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范式的重要情境。在追赶与超越追赶(Beyond Catching-up)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制造企业能够快速地通过组织学习积累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bility),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能力实现多次跃迁,以有效缩短与领先企业的技术距离。然而,囿于西方国家和先发企业对已有技术轨道(technology trajectory)的统摄,后发企业遵循线性范式实现超越追赶必然困难重重,面临严峻挑战,2018年以来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便是力证。中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要突破先进企业建立的位势(position)“天花板”,中国制造须革新技术范式以新的技术轨道进行“非线性打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科学家座谈会等多次重要会议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重要科技创新思想,并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引领性创新(Leading Innovation,LI)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思想指引,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庆瑞和刘海兵副教授提出的学理性创新管理范式,认为引领性创新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企业突破位势“天花板”、以“非线性打击”的技术轨道迈向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有助于拉动产业链生态位,有助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竞争力。当然,引领性创新的实现需要企业层微观机制、行业层中观生态和国家层宏观政策的跨层有序治理。

      然而,创新活动具有长周期、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态度取决于预期的创新租金(rents),创新活动的推进高度依赖随机的企业家创新认知和高强度的研发资源投入,引领性创新更是如此。为了对冲企业治理不确定性带来的对引领性创新活动的阻滞效应,高质量外部审计为克服这种阻滞效应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已有研究文献证实了这一观点,如麦克利(Michaely)、肖(Shaw)、比斯利(Beasley)、皮特罗尼(Petroni)、菲尔特坎(Feltkam)、休斯(Hugkes)等,这些研究建立了外部审计活动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理论基础。但是,还存在明显的研究缺口:其一,引领性创新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企业创新活动的新的创新范式,涵盖了价值、技术和市场三要素,因此,能够促进引领性创新的外部审计机制有什么特征,尚缺乏研究;其二,已有研究建立了外部审计与创新活动的相关性,但外部审计的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文试图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以进一步丰富引领性创新理论体系,同时补充外部审计相关研究。

      二、高质量外部审计对引领性创新的作用机理

      (一)减缓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代理冲突

      麦克利(Michaely)、肖(Shaw)、比斯利(Beasley)、皮特罗尼(Petroni)、菲尔特坎(Feltkam)、休斯(Hugkes)等学者认为:高质量外部审计具有外部治理功能,可以降低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减少内部代理冲突。这是因为,高质量外部审计活动能够产生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企业委托人可以就审计信息对企业中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作出评判,进而与代理人的创新决策沟通协调,从而避免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代理人可能作出完全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短期行为,进一步损害公司长期价值。而引领性创新的内涵之一即是主张创新引领下的企业长期价值,不仅如此,还倡导企业创新决策要超脱于自身利益的满足,在以拉动产业链生态位上移、产业创新系统竞争力增强为己任的基础上,推动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和知识原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产生更强的外部创新正效应。换言之,引领性创新不仅主张企业重视取代市场逻辑的创新逻辑,构筑长期价值的知识基础,还重视创新的外部正效应,这与责任式创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提出科技创新要满足社会需求和价值伦理的核心主张高度一致。

      因此,在内部代理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既定前提下,引领性创新的价值理念显然无法仅仅依靠内部代理人理解与执行。而通过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减缓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代理冲突,同时还可以使委托人和代理人就引领性创新的发展目标逐步实现认知整合。

      (二)促进引领性创新战略生成

      受制于“分工—制衡”式组织结构固有的缺陷,内部审计尽管也能作出内部各类单元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真实性意见,但这种真实性意见往往无法超脱单一部门职能战略以及部际关系的视野局限和战略格局而作出高质量前瞻性的审计信息。而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除了提供中长期价值导向的企业经营活动评估,还应该提供全球领先企业、行业标杆的创新战略动态,由此构成企业可以对标和整合外部的异质性知识。

      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吸收外部知识、与已有知识结合并提供新的市场供应能力。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其战略挑战则为如何寻找、整理和利用内外部知识与信息资源,以最大化并维持创新。技术和市场是创新战略的两个维度,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是创新战略的两种模式,因此,引领性创新战略是对两个维度上两种模式的特有规定,主张在均衡好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两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创新获得异质性的新技术知识和新市场知识,从而有利于避免“学习短视”,并基于新的轨道实现突破性创新(breakthrough innovation)或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然而,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结构如何均衡,新轨道在可能的诸多轨道中如何选择,以及在既定轨道上保持何种程度的“新”,才能实现既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又洞悉用户需求的目标,需要大量准确、可靠、全面的信息依据。而高质量外部审计不仅包括了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评估,还包括了全球领先企业和行业标杆的战略动态,能够为引领性创新战略的生成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