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学术观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厄内斯特·博耶提出的。他认为,依据大学的职能和学术的使命,学术应该包括四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方面: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借鉴多元学术理论,对研究型审计人才的解释和定位需要拓展出了新的框架体系,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需要。具体应包括:在“探究的学术”指导下能够对审计学科进行深度学理性研究的理论研究型人才;在“整合的学术”指导下能进行审计跨学科研究的人才;在“应用的学术”指导下审计领域应用研究型人才;在“教学的学术”指导下,能够对审计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发展和推广的教学研究型人才。 建设审计一级学科,培养高水平理论研究型人才 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审计学仅是“管理学”一级门类下“工商管理专业类”的下设专业,这一定位严重制约了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发展。因此,开展研究型审计首先需要提升审计学科的地位,使之成为一级学科,并在其项下根据审计业务类型分别建设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二级学科,以及根据审计业务领域拓展和审计技术升级而设立相应的学科方向。 在审计学科体系的发展中,需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理论研究型人才,对审计学科的学理性进行充分研究,尤其需要理清审计学科的发展脉络、理论支撑、知识基础、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等,明确审计在现有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审计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关系,加强审计学科的内涵建设等,以支撑国家审计在治国理政中发挥作用。 发展审计交叉学科,培养高水平跨界研究型人才 随着党中央将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审计的外延和内涵、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审计学科的复合性、交叉性、融合性等属性愈发凸显,对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愈发严苛。同时,结合“整合的学术”中对跨学科知识整合重要性的强调,开展研究型审计需要加强对审计交叉学科、复合专业的研究,增加审计学科的延展能力,构建以“审计”为核心的学科圈层。 发展审计交叉学科,需要培养一支具有多学科知识储备、跨学科研究能力的人才队伍,在系统学习审计知识理论体系外,还需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会计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需要根据从事审、计业务的类型涉猎政治学、社会学、工学、信息科学、公共管理学、监督学、语言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促使研究型审计的研究范围延伸和研究结论精准有效。 促进政产学研融合,培养高水平应用研究型人才 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目的是将各类型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应用于审计工作的实践,所以在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能缺少对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关注。应用研究型人才需要掌握学科前沿的基本情况,通晓学科知识发展的基本原理,对实践问题具有较强的洞察能力,能够建构学科知识与行业实践的关联,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解释和解答实践中的问题。 培养高水平的审计类应用研究型人才,需要构建完整的“审计本科—审计专硕—审计专博”的人才培养链条,厘清审计专业博士与审计学术博士、审计专业博士与审计专业硕士、审计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等几组关系,并最终以服务国家审计战略为重点,建立完善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审计特色探索学科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等“四链融合”的新举措。 优化审计教学体系,培养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人才 “教学的学术”提出,是为了改变教学与科研相分裂的状态,将教学研究作为一种学术形态来对待。高质量的审计实践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也就需要一支能投入审计教学研究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为此,开展研究型审计也有必要加强对审计教学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体系等的研究和开发,在审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以及传承发展。具体应紧扣国家审计事业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重研究专业发展态势,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打造以审计为核心的专业集群,探索建设“审计专业知识+实践应用领域+信息技术”的三维复合型专业;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引领”,着重锻造审计人才的政治能力和大局观;还需注重对已有教学体系的整理、归纳和总结,积累前人在审计教学中的经验,形成有效的、利于传播的教学资料和教材教辅,进而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审计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