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扶贫政策审计调查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萌,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国为,南京审计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原文出处:
商业会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它对加强社会安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各地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也有很大差别,这就造成我国扶贫政策种类多、扶贫项目繁杂、扶贫涉及对象家庭状况复杂等不同状况。面对以上状况,必须进行扶贫政策审计或审计调查,从而发挥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助推扶贫救助更及时、方法措施更有效、人民生活更幸福、社会发展更和谐。但在扶贫政策审计调查过程中,许多审计单位仍在采用传统的审计调查流程和方法,这些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扶贫政策审计调查的关键因素——扶贫对象,导致难以发现扶贫政策的不足与缺陷,审计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国“精准审计”和“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

      在扶贫审计调查理论研究方面,我国也有一些有益探索。郭旭(2021)总结提炼了扶贫审计调查的创新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扶贫政策审计调查存在的问题。孟丽荣、陶丽凤、暴佳楠(2019)认为应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在构建平台的基础上落实大数据联网,以此更有针对性地促进精准帮扶,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经济责任进行绩效审计,以充分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潘泽斌(2020)对运用大数据计算机审计方法促进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进行了探讨,指出审计机关应履行自身职责,确保贫困人口按照国家标准真脱贫、脱真贫、稳定脱贫。彭屹松(2020)研究了南宁市政策跟踪审计对扶贫资金绩效的影响,得出扶贫审计对脱贫率有显著正相关影响的结论。黄崑(2018)等对扶贫政策审计调查和大数据审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和改进相关工作的建议。

      从以上实践和理论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扶贫审计调查实践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没有将大数据技术与扶贫对象本身结合起来,而扶贫审计理论探索也缺少系统性,一般只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提出运用大数据技术从扶贫对象的角度开展扶贫政策审计调查的思路,以期为我国的“精准扶贫”事业和“精准审计”理念的实现提供参考。

      二、我国扶贫政策审计调查存在的不足

      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根据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为领导机关加强或改进宏观控制与宏观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和建议的一种审计方法。审计调查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工作方法都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指导方针,要从审计项目自身实际出发,严谨细致,讲求方法,注重质量、效率和效果;与一般审计相比,其“现场审计”特点更为突出。笔者对我国审计的发展研究后发现,目前的扶贫政策审计调查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扶贫政策审计调查内容不全面,难以实现“全覆盖审计”

      我国传统的扶贫方式是给予贫困对象以财政补贴、资金帮助等,因此是以扶贫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为主,这符合审计调查的规则,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对扶贫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先扶智”的扶贫思想,许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多样的“扶智”政策,比如新建农家书屋、开展农村教育等,这些非资金类的帮扶的政策审计调查与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有极大的不同,它不再仅仅关注资金是否到位、资金管理是否妥当,更应关注该政策是否真正起到了“扶智”的效果,比如在教育帮扶下,贫困地区适龄儿童的失学率是否下降;在医疗帮扶下,因病致贫家庭的医疗报销比率是否上升、专供部分重残无业人员使用的医疗保障卡是否真正帮助重残人群解决了部分医药费用问题等。而我国扶贫政策审计调查目前的许多调查内容依然是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忽略了对扶贫政策效率效果的监督和评价,没有实现“全覆盖”审计。

      (二)扶贫政策审计调查方法创新不足,难以实现“精准审计”

      由于扶贫地区经济较不发达、科技水平较落后,其扶贫方式和方法也有待完善和提高。在一些贫困地区中,因为财政的收入较少,许多扶贫工作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工作,或是缺少财政资金支持去引进较为先进的科技设备、科技人才,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集审计人员需要的审计证据。但由于精准扶贫多涉及条件较为艰苦的乡镇,基层人员流动极大,许多原始资料不齐全或丢失,再加上扶贫项目并不是始终由同一工作人员负责,这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努力从多种角度进行审计调查,传统的审计方法显然不利于审计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计算和分析,从而导致审计结果极易产生偏差,难以实现“精准审计”。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扶贫政策审计调查的可行性分析

      从以上分析发现,我国的扶贫政策审计调查还存在一些不足,难以实现“全覆盖审计”和“精准审计”,因此有必要开拓研究思路,改进现有的审计调查方法。笔者认为,审计的开展不能脱离审计实践和审计环境,因此针对审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我们所处的大数据时代,笔者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扶贫对象角度进行扶贫政策审计调查的思路,它不仅必要,还具有技术可行、经济可行和政策可行等三方面特征。

      (一)技术可行

      大数据平台已经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各地也构建了扶贫帮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贫困户一般被分为重残无业、低保、低收入、边缘人群等几类,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分类从扶贫对象角度出发,通过将扶贫对象之间的帮困资金、救助款项进行对比,全方位判断其贫困状况,做到快速准确地确认扶贫对象,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工作,从而实现“大数据+扶贫”的贯通,避免在审计调查时因为对政策的了解不充分、不透彻带来一系列的审计调查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