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马拉松不仅在世界上是备受欢迎的深度休闲活动,在中国也获得了民众的追捧,学者们对“马拉松热”开始重视起来①。在流动工人这一群体中,也兴起了跑步健身的热潮,甚至还有向着户外运动、极限运动发展的态势。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扩展,学界特别需要了解各类人群,特别是困境群体的体育运动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从而传递科学健身理念,保障人们的体育健康权利,促进人们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②,流动工人,即农民工,指的是“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现有约2.86亿人。该数据还显示,农民工群体对业余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参与社区、工会组织的活动也更加积极。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社交媒体为人们的运动健身活动提供了“身体展演”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流动工人加入各种类型的跑步团体,参与马拉松赛事,在社交网站上展现自己的运动热情。本文旨在研究流动工人参与跑步群进行健身活动的行动逻辑,来理解该社群的文化特征,分析其对工友融入城市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流动工人的体育研究:跑步运动与阶层 跑步属于“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ies,PA)中的有氧运动类别,有很多人将跑步作为日常锻炼的方式。本研究将跑步爱好者定义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以跑步运动为主要参与项目的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特征有:“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③跑步健身的兴起与马拉松运动的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马拉松主要是专业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具有竞争性的导向,随着国家对于全民健身的推动,各地积极组织马拉松活动,使其成为普通群众也能参与的事件。 跑步运动虽然是较为简单、容易操作的锻炼方式,但是却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随着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流行,媒体开始关注了中产阶级群体的长跑活动,将“跑马”称为中产阶级的“新宗教”和“新信仰”④。在中产阶级的话语中,长跑是一种自律和苦修,是以身体来对抗城市生活的行动策略,同时长跑也伴随着消费主义的蔓延和生活品味的阶层区隔。在人们阅读村上春树的著作《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⑤、体会中产阶级享受跑步的孤独和乐趣时,较少有人关注到贫困人口或底层民众参与跑步运动的情况,而芬恩(Adharanand Finn)在《跑出肯尼亚》一书中描写道,非洲人跑步的目的是摆脱贫困和提升社会地位⑥。 在学术研究中,体育与阶层之间的关系已基本得以确认。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较早提出了体育具有阶层上的差异,他指出上层阶层在选择体育类型和进行体育观看行为上有着很大的不同⑦。科克利(Jay J.Coakley)认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所决定的,因为他们有资源来组织和创办符合自己兴趣运动,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传递主流的社会观念⑧。威尔逊(Thomas C.Wilson)的实证研究显示为文化资本比经济资本更能解释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类型,也就是说文化资本表现出一种品位,品位作为仪式化认同建构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反过来影响了人们的物质和符号消费⑨。 公共健康和体育学领域较为细致地分析了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模式和参与动机⑩。陈小蓉等人通过因子分析,把农民工群体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分为7类,分别是社会与环境、工作与生活、体育态度与能力、文化与生活方式、心理与生存压力、经济条件和身体健康(11)。林朝晖和林晓虹的问卷调查显示,约80%以上的农民工群体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有“散步、慢跑、爬山、跳绳、游泳等”,活动场地多选在公园、街道和广场(12)。现阶段,国内的研究多停留在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描述性统计上,缺乏深入分析和理论指导。 尽管流动群体的跑步运动没有受到学界的特殊关注,但是另一项集体锻炼活动却吸引了大量社会目光,即“广场舞”,而参与广场舞的人也大多是“缺乏社会影响力的普通人,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状态,都处于社会中层至社会底层的区间”(13)。广场舞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其具有鲜明的特征和强烈的冲击力,例如固定的场地、喧闹的声音、简单的动作、参与人数众多等。在西方,也有研究特别关注了“公园跑”(park run)的锻炼方式的动机和影响(14)。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热爱跑步和马拉松运动,特别是流动群体加入并组建跑步组织的社会实践,这些现象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流动群体的跑步特征,来理解基于媒介平台的跑步运动对这一群体有着何种意义。 (二)网络跑群与流动工人体育权益 在体育健身领域,本文所研究的流动工人跑群/跑团,属于草根体育组织的一种类型,它指的是:“根植于社区基层,属于民间自下而上发起,不具有被先行法规正式认可,但在相当程度上具备民间组织核心特征(即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各类体育组织。”(15)白琰和冯晓丽(16)对自发性跑步组织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其是由跑步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以健身、交友、娱乐为目的,且具有一定的活动规则或规章制度的跑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