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00年来,审计事业长风浩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 审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审计由党一手缔造,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壮大,党的领导是审计事业长青的根基。回顾历史,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始终坚持对审计事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引领审计事业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环顾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始终坚持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展望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审计事业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走向新辉煌。 一、审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审计事业的根和魂 百年来,党对审计事业的领导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从审计体制的设置与完善,到审计工作的政治立场,以及党的领导同志对审计事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亲自参与,都体现着党的领导这一红色基因,印刻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最本质、最鲜明的特征。 (一)审计体制的探索、发展与完善始终坚持了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开始在自身的组织建设中积极探索审计监督。如1922年党在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设立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经济委员会审查部和经济审查委员会,1925年党在领导省港罢工委员会中设立的审计局,都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早期领导设立的审计监督机构。党在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后,审计机关被视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审计体制的设置一般由根据地最高权力机关制定或发布。如1934年,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在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审计机构——中央审计委员会,使审计职能从财政管理机关中独立出来,从最高行政机关中独立出来,与中央人民委员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并列隶属于最高权力机关,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时隔84年,中央审计委员会再次高规格设置,进一步传承了审计事业的红色基因,也更加突显了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审计机关不仅是国家机关,更是政治机关,是以党的政治纲领、政治使命为遵循,在实施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治国理政中起重要作用的部门。政治属性是审计工作的首要特征,政治功能是审计监督的首要职能,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站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大局思考和实施审计,是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二)审计工作的政治立场始终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更是党领导审计事业的根本宗旨,是审计事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价值追求。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党领导下的审计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民的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的目标为最高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节省每一个铜板”,减轻人民群众压力和负担,从严开展审计工作,推动党和各级政府在执行财经制度、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正是因为审计植根于人民,始终站在人民角度想问题、人民高度谋问题、人民尺度看问题,在根据地为苏维埃政府赢得了“空前廉洁政府”的赞誉,在解放区把审定人民负担量作为审计机关的第一职责。新中国成立后,审计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为人民做审计。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审计机关要牢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阐明了审计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场,为新时代审计事业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党领导下的审计机关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断加强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三农”、社保等民生资金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公共资金分配、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管理、领导干部经济权力运行的监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审计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认同,也为审计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三)审计工作目标和重点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主张和中心任务 在长期审计实践中,随着党的政治主张和中心任务不断变化调整,审计工作的目标和重点随之变化,对审计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深化,从聚焦于账目上查错纠弊的审计查账论,到偏重于对经济领域微观事项监督和控制的经济监督论或经济控制论,再到立足政治学角度强调审计作为一种权力制约性作用的权力制约论和民主法治论,都是在深刻领会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对国家审计制度的渐次探索、深入思考和抽象概括。 审计机关于1983年成立之初,遵照国务院领导提出的“边组建、边工作”指示,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以促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为目标,对预算外资金使用、企业亏损、生产经营中的损失浪费以及严重违反财政纪律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审计。1986年初,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明确了“抓重点、打基础”的方针,“抓重点”就是围绕党的经济工作中心任务,抓影响、干扰经济改革的要害问题,保证改革顺利进行。1992年,审计署出台《关于强化审计监督的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审计调查,提出建议,促进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1998年,审计署制定了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2008年7月,审计署制定《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审计机关要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审计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强调审计机关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审计,完善体制机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