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676.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874-1824(2021)04-0027-11 2021年3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同年3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人大的決定,依照憲法和基本法的規定,對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有關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做了修訂。《決定》+修訂的目的就是要確保愛國愛港者治理。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下特别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核心要義和必要條件,特區管治權必須由愛國者掌握和行使。對此,引起不同意見的爭議。有一種聲音反對“港人治港”必須以愛國者為必要條件,認為是排斥不同意見和政見者,不符合選舉的平等性原則。而多數意見認為“港人治港”以愛國者為主體治理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是任何政治體制下對參政者和執政者的基本要求。本文將從理論、制度、實踐三個角度圍繞什麽是愛國者,為什麽要愛國者治理,如何保障愛國者治理這三個問題進行論述。 一、愛國主義精神的產生和形成 論述愛國者這個命題時,在理論層面必須明確回答三個問題。第一,什麽是愛國者?第二,什麽是愛國主義價值觀?第三,為什麽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和價值觀?愛國者就是認同和踐行愛國主義價值觀,對國家有強烈責任感的人。愛國者認同和踐行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是指個人或集體熱愛和忠於自己祖國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的總和,是對待祖國的一種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①愛國主義精神是一個國民對自己所隸屬的民族國家的文化認同,即在心理結構和思想意識中表現出來的對民族國家的強烈的歸屬感、依戀感、崇敬感、恩寵感等等,以及維護民族國家的尊嚴和利益的強烈意識和情緒。②同樣,愛國主義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維繫着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自強不息、不懈奮鬥。③愛國主義成為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是有其必然性的。 1.民族的形成與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在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中產生的。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建立在對本民族的文化、歷史、傳統、價值等的認同之上,凝聚成為民族的精神,並使一個民族有群體意識和共同行為。愛國主義使一個民族具有整體感、責任感和忠誠感。所以,有民族就有民族精神,有民族精神就有愛國主義,這是民族發展的普遍規律。 就以中華民族為例,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愛國主義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中國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是由無數的民族英雄,一代一代的愛國志士傳承和發揚光大。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這種感情在千百年來的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世代相傳,激勵着中華民族無論處在順境還是逆境中,在國家統一還是分裂時,憑着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推動着國家走向統一、發展、走向復興。所以,愛國主義是伴隨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民族精神。 2.國家的建立與愛國主義 列寧曾對愛國主義下過一個定義:“由於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④因民族國家的建立,形成了政治的共同體。為了維護國家的共同體,需要由組成國家的人民愛護國家,保衛國家,發展國家,從而構建了愛國主義的精神。 中華民族對國家的態度,是以“大一統”政治理念為追求,讚揚國家統一,譴責國家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和抵制民族分裂視為美德。所以,捍衛國家的獨立,抵禦外敵的入侵,維護國家的秩序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的一個核心內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愛國主義的基本立場和態度。 綜上所述,愛國主義是伴隨民族形成而自然產生,因民族國家建立而逐步建構。總之,在民族和國家這兩個基本因素作用下而成。中國人民認同和堅持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又與中國的近代歷史有密切的關係。因為鴉片戰爭讓中國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國家喪失了獨立行使主權,中華民族喪失了民族的自尊,深深刺痛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使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與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命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二、愛國者的基本要求和規範 愛國主義既然是民族和國家的精神,所以,任何一個國家對愛國者均有基本標準和要求,並通過法律和制度加以規範。 1.愛國者的基本標準和要求 縱觀民族形成和國家建立以來,不論古今中外,歷史和現實,愛國者的基本標準就是認同和維護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凝聚人民,維護國家共同體。表現在各個方面:第一,對國家的忠誠。蘇格拉底認為,公民服從法律,對法律無限度的、無條件的忠誠,即是對城邦政治的忠誠。亞里士多德繼承和發展了前人對城邦忠誠的見解,提出“凡是想擔任一個城邦中最高職務和執掌最高權力的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效忠於現行政體就是重要條件之一。”⑤第二,對國家的熱愛。拿破崙說過,愛國心是人類最高的道德。蕭邦也說過,愛祖國高於一切。第三,對國家的奉獻。美國總統肯尼迪有一句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麽,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麽。第四,對國家的責任和承擔。如果一個國家的政治人物,一個參政者不符合愛國主義的價值觀就會失去當選的可能。1988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斯基就是因在馬薩諸塞州州長任上否決了一頊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對國旗宣誓效忠的議案而慘敗。而奧巴馬在競選時,經常受到質疑。“為什麽不佩戴國旗別針”、“為什麽在唱國歌時沒把右手按在胸口以示效忠”?而做一個愛國的政治家是贏得選舉的重要條件。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競選時表示,希望成為“愛國者的總統”。在西方,不僅政治人物要做愛國者,就是法律和武器也被冠以愛國者,更何況政治制度,更要體現忠誠於國家的價值理念。2001年10月26日由美國總統布什簽署頒布的國會法案(Act of Congress),正式的名稱為“Uniting and Strengthening America by Providing Appropriate Tools Required to Intercept and Obstruct Terrorism Act of 2001”,中文意義為“使用適當之手段來阻止或避免恐怖主義以團結並強化美國的法律”,取英文原名的首字縮寫成為“USA PATRIOT Act”,而“patriot”也是英語中“愛國者”之意。美國雷神公司的導彈命名為愛國者導彈。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速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無不體現了愛國主義的情操。可見,愛國主義的價值觀同樣是中西方國家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