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系文字中有一個下部从“木”,上部作箭頭形的字,舊有不同釋法,其中以釋“柔”在字形上最有根據。但是古文字中“矛”有不同來源,例如“楙”所从之“矛”是戈矛之“矛”,“柔”所从之“矛”本象柔軟枝條之形,“敄”所从之“矛”本象人披髮之形,本是不同的字,因而讀音也有所不同。它們的形體在戰國文字中才逐漸混同,但也有一定的區别。根據晋系文字所謂“柔”作“袤”字的聲符等,可知其讀音是“矛”,而不是“柔”,因此其字應分析爲从“木”“矛”聲,是“楙”字的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