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史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继刚(1971-),男,江苏徐州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汉语史(贵州 贵阳 550025)。

原文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汉语史史料学研究汉语史的史料学理论、史料举要、史料学史三个要素,重心在于史料举要。抓住汉语史不同时期的口语史料是揭示汉语史发展脉络的重要前提,区分原生史料与再生史料,对于区分汉语史主流史料与非主流史料,揭示其主体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些史料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11 期

字号:

      汉语史史料学是研究汉语语料的采集、甄别、断代、整理,揭示其研究及使用价值,介绍重要的研究成果与参考书的学科。它是汉语史的材料、方法、理论三个支柱学科之一。[1]研究汉语史史料,可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资料,为汉语史史料学的理论建设提供资料支持,为汉语史史料学史的研究提供资料;为史学史料学、文学史料学等的研究提供资料。本文研究汉语史史料学的研究对象、史料分类、注意问题,为汉语史史料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支持。

      一、史料与史料学正名

      “史料”“语料”本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辞书有释:

      《现代汉语词典》:“史料,历史资料。”[2]1189《辞海》:“史料,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考古遗迹、遗物)、文字的(如铭刻、文书与著述)和口传的(如民间诗歌、传说)。”[3]2066

      《现代汉语词典》:“语料,语言材料,是编写字典、词典和进行语言研究的依据。”[2]1601《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语料,有关语言的句法、语音、音韵、语意及其他有关语言现象的资料。语料的形式包括:书面语、录音及机读资料。语言学家根据语料或本身母语的语感来建构语言学的理论。”[4]《辞海》:“语料,亦称‘语言材料’。指作为语言研究的事实依据而收集的语音、词汇、语法素材及话语。可以录音和书面文字集存,现多应用计算机储存。生成语言学指用以分析语言使用者对本族语作出判断的原始语言材料。心理语言学则指双亲或周围人对儿童输入的语言为初始语言材料。”[3]2796

      由上可知,《现代汉语词典》《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辞海》等辞书认为:“史料”是历史学学科的研究材料,“语料”是语言学学科的研究材料。这是两个术语产生之初的意义。相应地,“史料学”是“研究史料的源流、价值和利用方法的学科。历史学的辅助学科。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从事史料的搜集、校勘、考订和编纂,把价值不同的史料区别开来,把正确的记载和错误的记载区别开来,并确定史料的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该学科以研究文字史料为主,注重于资料的整理与鉴别,但仍有明显的阶级性”。[3]2066以“史料”或“史料学”命名的史学史料学的著作,有崧高书社主编《国史史料学》(1974)、庄吉发《清代史料论述》(一)(二)(1979、1980)、冯尔康《清史史料学初稿》(1984)、谢国桢《史料学概论》(1985)、张宪文《中国现代史史料学》(1985)、郭武雄《五代史料探源》(1987)、黄永年《唐史史料学》(1989)、张革非《中国近代史料学稿》(1990)、陈明显《中国现代史料学概论》(1993)、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1998)、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2004)、翦伯赞《史料与史学》(2005)、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2006)、王晖、贾俊侠《先秦秦汉史史料学》(2007)、张注洪《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2008)、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2011)等。“语料学”则是“研究语料的采集、甄别、分析与利用的科学”。[5]1高小方著语料学著作《汉语史语料学》即以“语料”命名。

      学科的发展表明,“史料”这一名称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历史学的范畴,文学、哲学、语言学乃至其他学科的研究材料都可以称为“史料”,研究这些材料的学科也被称为“史料学”。这些著作中最早以“史料学”命名者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1962),它比第一部史学史料学著作《国史史料学》(1974)的刊行还要早12年。其后,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1982)、刘建国《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概要》(1983)、季甄馥、高振农《中国近代哲学史史料学简编》(1992)、刘文英《中国哲学史史料学》(2002)、商聚德、韩进军《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论稿》(200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2006)、朱谦之《中国哲学史史料学》(2012)、曹树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2014)等陆续刊行。文学史料学之作有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1997)、朱一玄《中国小说史料学研究散论》(1999)、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2001)、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2001)、王兆鹏《词学史料学》(2004)、曹道衡、刘跃进《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2005)、刘达科《辽金元诗文史料述要》(2007)、徐有富《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2008)、刘刚、赵春秀《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要论》(2009)、张可礼《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2011)、潘树广《中国文学史料学》(2012)、刘增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2012)等。此外尚有蓝吉富《佛教史料学》(2007)、张京媛《中国精神分析学史料》(2009)、陈志平《书学史料学》(2010)、李涛《中国口述科技思想史料学》(2010)、吴凤鸣《大地构造学发展简史史料汇编》(2011)、韩朝君《道教科技思想史料学》(2012)等,这些史料学之作亦以“史料学”命名。

      以上说明,“史料”“史料学”两个概念不仅可以分别用以指称历史学的研究材料与研究这些研究材料的学科,还可用以分别指称其他学科的研究材料及其相应学科。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研究材料基本一致,但研究角度不同,所抽取材料的重点不同,研究方向也不同使然,进而形成不同学科的“史料”“史料学”。因此,“语料”也可以称为“史料”①,“语料学”也可以称为“史料学”,故高小方《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2005)、陈东辉《汉语史史料学》(2013)皆以“史料学”命名。

      准此,汉语史语料学又称汉语史史料学,就是研究语料的采集、甄别、断代、整理,揭示研究与使用价值,介绍重要的研究成果与参考书的学科,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切学科都有史料学,相比之下,人文社会科学对史料学的依赖程度要远远超过自然科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