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评估审计基本理论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小荣,博士,南京审计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与传播、公共政策审计;陈伟华,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策跟踪审计。

原文出处:
会计之友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1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工具,其在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和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策评估(本文中政策评估和公共政策评估同等意义)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使决策团队获得关于政策执行的正向或者负向反馈,通过反馈可以对政策制定环节进行修改和调整。根据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可以获得对公共政策执行后的反馈。政策评估审计是一种政府治理主体为预防在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倾向而形成的经济问责机制,我国审计署和各地审计机关还没有开展政策评估审计。政策评估审计不同于政策审计评估。后者是审计机关开展的公共政策评估,目前主要包括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和公共政策效果审计。公共政策审计评估的本质是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对政策的评估和直接监督,而政策评估审计是对公共政策评估的再评估。对公共政策评估审计进行理论研究可以完善公共政策审计研究,为审计机关适时开展公共政策评估审计提供理论参考。

      二、文献综述

      关于公共政策评估审计的研究,国内外一直缺乏专门的文献。笔者以公共政策评估审计为关键词在Elsevier Science Direct、EBSCO ASU+BSU、Emerald等外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都没有检索到专门的文献,只有政策审计相关的外文文献研究。国内文献中以公共政策评估审计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也没有检索到专门的文献研究,但国内文献中有关于政策评估和政策跟踪审计的相关研究。尽管缺乏对公共政策评估审计研究的直接文献,但与之相关的研究却日渐丰富,研究内容逐渐深入,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效果审计和公共政策跟踪审计等方面。

      (一)公共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效果、效能以及价值所进行的检测、评价和判断,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往往是由特定主体开展的。公共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评估主体不同,公共政策的评估主体逐渐多元化。国内有较多文献研究公共政策评估,主要从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基本原则、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而厘清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脉络是研究公共政策评估审计的基础。

      关于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和意义,李帆等认为公共政策评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是识别某项政策因果效应。除了从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来定义公共政策的内涵外,周泽将和陈骏从公共政策评估关注的内容入手,认为公共政策评估发展的初期,主要侧重公共政策的效率,随着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深入,多元化价值观逐渐被引入公共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问题是价值问题。关于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原则,李琪等认为不同的公共政策在评估框架、标准与手段问题上存在差异,但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与效率、事实与价值、超前与适用等维度,这也是目前学界公认的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原则。赵书松等认为公共政策的评估价值取向经过三个阶段的变化,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应该具有均衡性价值取向,符合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均衡价值。

      关于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李琪等将公共政策分为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和社会政策,根据公共政策的分类,提出政策的评估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宏观政策的评估标准是稳定性、战略性、权威性,产业政策的评估标准是精准性、功能性和前瞻性,社会政策的评估标准是普惠性、渐进性、敏感性等,为不同的公共政策评估提供了具体的评估标准。

      关于公共政策的评估方法,胡咏梅和唐一鹏认为公共政策评估中可以用到工具变量法、倍差法、匹配法、断点回归设计等计量方法模型,且在政策评估方法的革命中,因果推断模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刘玮辰等提出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反事实框架,精确定义了公共政策因果效应,这有利于有效选择和运用因果推断方法开展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的评估有理性主义和构建主义两种主要思想,理性主义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构建主义则认为评估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关注目标实现程度,而是识别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鄞益奋认为公共政策评估需要综合运用理性主义和构建主义。除了关注评估模型,还有不少学者关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晓妮等提出了公共政策评估的评估方法选择和指标体系,构建了逐级等权法和主客观赋权法等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明确提出评估指标的选择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当期指标与未来指标相结合。温美荣认为政府部门政策评估实践需求模式包括政策体系、政策措施、政策产出、政策问题和政策建议五个方面,结合具体政策评估实践可以进一步探索由梳理政策体系、总结政策措施、测量政策产出、判定政策问题和提出政策建议环节构成的5P模式的具体流程。温美荣和马若熙认为企业绩效管理中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同样能够应用到公共政策评估中。

      (二)公共政策审计

      关于公共政策审计研究,周泽将和陈骏认为从政策科学理论的视角,公共政策审计的内涵是对公共政策执行全过程的评估,即通过事前预测评估、事中现状评估和事后结果评估来监督与评价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效果。王姝从公共政策的必要性入手,认为开展公共政策审计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要求,公共政策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机制主要体现在监督公共政策执行、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和咨询、监督制约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权力运行、开展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增加公共政策开放性。公共政策的审计主体不再简单定义为国家审计机关,公共政策的审计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主体的价值取向,独立客观的审计主体应该将公共政策本身的价值取向作为评判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