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审计促进金融风险防控与经济稳健发展的研究现状及趋向

作者简介:
叶陈云,山东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张健,云南工商学院;叶陈刚,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通讯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鉴于国家审计具有政府公共治理“免疫系统”的特有积极功能,为了有效防范、抑制和治理那些由金融监管机构、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等金融主体的金融性衍生业务所可能引发的严重金融危机、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巨量金融损失等不利后果,近些年来,在金融系统和金融风险监管的实务工作中,除了国家法定的银行业监管机构具有宏观性审慎监管的职能之外,国家审计作为国有资本专职监督机构,早已开始积极参与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而且利用审计这种非传统金融第三方监督机构介入金融风险防控行为正是我国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活动和途径,于是金融审计自然就成为国家审计履行金融监督与控制职责的主要形式之一。尽管在实务中,中央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全面推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并已经将其视为影响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但是利用国家审计来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在学术上作为一个较新的领域、概念和问题,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年末才开始成国内外学者注意的焦点。本文通过权威数据库进行原始文献的检索,在中国知网通过篇名和关键词方式检索“金融审计”“金融风险审计”在ScienceDirect、Wiley、Springe、EBSCO、Emerald、Tailor & Francis、APA等外文数据库,以篇名和关键词方式检索“Financial Auditing”或“Auditing of System Financial Risk”或“Prevention of Financial Risk Auditing and Economy Development”。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160篇(期刊139篇),外文23篇,为本文梳理金融审计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本文拟从国家审计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新视角,集中梳理和评述金融风险国家审计诱因、金融风险防控体系、金融治理机制和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提出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期待以本文综述性的研究框架为参考,深入拓展金融风险审计的理论研究空间,同时,为国家金融风险防控理论研究提供更多新的方法与新的角度;更可以为转型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抑制金融违规和清除金融腐败的监督机制提供积极借鉴。

      二、金融审计促进金融风险防范与经济稳健发展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梳理

      (1)金融风险审计诱因及金融风险防控需求研究的相关思想与理论。国外学者针对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性及成因进行了积极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金融学基础经济理论,有关经典金融监督理论假说和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一是金融系统脆弱性理论假说。马克思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货币脆弱性假说,从经济状况的周期性演化和变动的角度来解释宏观金融系统运行的脆弱性问题,一个世纪之后,美国学者又提出了系统金融脆弱理论学说。二是银行金融实体存在危机挤提行为理论。学者们在系统性考察20世纪80年代源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大范围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和金融海啸后,认为银行挤兑传染性是银行业特有的现象;三是金融信息不对称理论。学者们将1929~1933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金融风险及金融系统脆弱性根源归结为金融经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产生错的金融决策行为,导致大规模的严重性经济损失。四是金融风险溢出理论。经济主体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会产生的“信号传导”作用和“风险传染”效应,传导与传染的途径或方式主要包括金融资本市场信用资金分配渠道和金融信息的多元沟通渠道。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实践及金融风险传导经历表明金融体系不稳定会引致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深度破坏与特定范围经济增长态势的波动。因此,金融体系是否稳健和安全地运行发展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全球部分国家金融经济运行实例的实证研究表明,一国经济金融体系正常运行及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持续流动可有效地促进国家和区域性经济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2)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金融风险与社会经济安全的研究。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环境趋于稳定,经济恢复重建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英、美、法、加等国家金融市场经济重建的热潮驱动了国家之间资本流动、大规模投资、频繁的融资和品种多样化的衍生金融工具出现与扩展应用,并驱使这些国家面临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是损失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导致对相关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公众生活的巨大破坏与冲击,使得学者们开始更多关注和研究宏观金融运行体系安全性及稳定性等现实难题。事实上,国家或地区经济金融体系安全是影响其能否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引发国家安全与经济紊乱的关键变量与国家经济环境变化和地缘政治局势动荡有密切关系;能全面影响区域经济安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效应多是宏观性和全面性的负面影响,是阻碍该国经济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元素。

      (3)政府审计介入金融风险防控的内涵及作用边界的研究。关于审计功能内涵及作用边界的问题是进行审计学理论研究与探讨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因为认知和发挥审计监督对金融风险化解和防控已经成为强化国家或地区经济与金融系统监管机制建设的主要形式。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私有化的经济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运行架构,政府审计机构通常隶属于国民议会等立法或司法机构机关的现实情况,往往会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等根本特征,借助选民投票权和议会的立法权能显著约束政府的宏观管理行为;促进计划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财政金融政策透明化是政府审计的使命。Tomson认为审计功能边界是指审计师合理职业怀疑水平,怀疑和信任均不能够很精确地度量出审计边界,政府审计是公共权力机关,维护公民共同利益不受损害是内在动因。

      (4)金融审计、金融风险防控和金融安全影响之间关系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西方者对政府审计与金融风险防范关系研究是基于宏观角度,对政府审计如何集中关注系统金融风险与维持金融稳定进行了研究;预防金融危机的关键路径之一是政府审计对系统金融风险的监督。国家审计与金融风险关系的研究动因是源于宏观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密切关系,学者们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基于宏观角度的政府审计集中关注系统金融风险与维持金融稳定;Lowes发现预防金融危机的关键包括政府审计对系统金融风险监管,政府审计监督与区域经济运行稳定性有关联关系,发展中国家两者关系比发达国家更密切。而针对政府审计能否对金融风险治理与金融安全产生预期效果,学者们研究的观点存在差异,并不一致。Wigan从私有化、政府效率及民主进程等角度揭示了国家审计治理效果。政府审计机关的业务报告提供的是政府机关绩效信息。东亚国家学者Morin发现审计监督会对该地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全产生正向影响,其信息透明化程度能产生外部效果。也有学者认为国家审计对政府的影响方式包含评估政府决策合法性、导向性、指南性、实用性等维度,但影响力是温和且有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