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审计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个五年,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本国全体居民的福利,缩小国家间发展差距。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中国人均GDP高于1万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制造业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部门,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依靠技术扩散以及自身禀赋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以及水平得到提升,中国也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制造业开始由“大”向“强”转变。依靠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确保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和研究“高质量”这一词,需要放在经济学的视角下深入思考。质量就是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价值特征,更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的质量诉求。值得注意的是,需求一词不是静止不动的概念,而是随着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形态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追求公平正义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公平提升效率,以高效率推动包容性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对于公平正义的强烈呼唤,切合了国家审计作为政治“免疫系统”的地位,确保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对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受限于自身的特征以及所处环境,有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有助于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国家审计起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形成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是评估受托者与管理者是否履行经济责任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也是监督保障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审计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法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查证和核实相关经济凭证,独立监督与评估经济社会运行状况,持续提升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与速度,确保政策实施力度的精准。 二、国家审计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 (一)国家审计的功能与作用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监督治理的控制系统与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核心内容。从内容上看,国家审计包括决策、执行与监督控制的职责。决策主要贴合国家治理的目标,制定多种方案,以供决策选择。执行就是要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地实施。监督则是要监测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至决策系统。从本质上看,国家审计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具体而言,预防功能就是国家审计通过自身独立客观公正的特点以及威慑作用,进而预防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存在问题,消除风险隐患。揭示功能就是指国家审计通过监督检查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贯彻情况,进而反映真实情况并揭示存在的问题,保证改革方案的落实。抵御功能则是指国家审计通过建立健全现有的制度规范,进而抑制与抵御经济社会中的各类问题,防止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作为国家审计发挥“免疫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内化于国家审计的日常实践,保障着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它们的共同目标体现在维护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揭示功能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功能,决定着预防与抵御的正常开展,抵御则是工作的重点之一,它决定着揭示问题的发现与修补,预防则是国家审计工作的目的,进而保障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确保审计事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而国家审计对于实现良治起着关键性的制度作用,能够维护国家安全,监督权力的规范运行,加强反腐倡廉,推进民主法治,维护民生权益,推动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二)国家审计保障企业创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组成部分,引导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是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依据。在现实中,创新行为往往都是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也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扩大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诱因,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企业则是实施创新行为的重要市场主体,也是国家创新政策的利益相关方和直接受益者。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计涉及公共资金的使用项目,能够促进财政资金及时高效落地,确保国家意志的落地生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行为能够监督国家创新政策的落实情况,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二是国家审计机关将重点关注科技经费的预算安排与使用情况,发现各种影响科研项目资金正常使用的问题。三是国家审计行为能够有效预防、发现、震慑腐败,进而降低廉政风险,减少科研资金被挪用的机会。四是国家审计行为能够增强对企业技术活动的监督力度,发现技术创新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进而发现一些涉及体制机制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信息不畅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创新计划的实施与完善,进而淘汰和改善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