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1960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崔明海,历史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41002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推广普通话是新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借助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使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由学校走向社会,发展成为群众性语言学习运动。新中国推广普通话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引导群众说普通话、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增强群众的政治认同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7;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21)04-0109-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逐步确立,方言纷歧的状态与国家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迫切需要推广民族共同语与之相适应。正如当时主持文字改革工作的胡乔木所言:“我们全国人民是在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领导下,要把革命的统一意志能够有效的传达到全国每一个角落,就得有高度统一的语言工具”。①推广普通话不仅与新中国汉字拼音化改革有着直接关联,更是关系到治国理政的重要议题。因此,推广普通话成为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推广普通话是新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1955年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研究准备阶段。1956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这个指示明确了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并指出在文化教育系统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的主要方法。②这个指示标志着中央政府正式启动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1958-1960年是推广普通话运动的高潮时期,至1965年,除了学校仍在进行普通话教学之外,社会上的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渐停滞了。③

       目前,学界研究成果主要从宏观政策角度介绍了新中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脉络,④但对基层社会如何开展此项工作、推广普通话运动又产生了何种成效和历史影响缺乏具体分析。本文拟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过程作一系统研究,并借此考察推广普通话运动与新中国基层社会政治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一、由学校走向社会

       1955年11月23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结束之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党组会同教育部党组向中共中央呈送了《关于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情况和目前文字改革工作的请示报告》。除了说明文字改革的方针、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步骤之外,这个报告还详细说明了大力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做法。中共中央同意报告意见,认为“在全国汉族人民中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是加强我国在政治、经济、国防、文化各方面的统一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个迫切的政治任务”。195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向“上海局、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党组,人民解放军总政部”发出《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指示》,决定成立中央一级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也成立同样的机构来号召和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⑤2月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成立。⑥2月6日,国务院在《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规定:“国务院设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⑦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全国有24个省市相继成立了普通话推广委员会,制订了方言调查计划和实施方案,启动了推广普通话工作。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部等部门也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大力推广普通话。⑧

       (一)中小学校率先推广普通话教学

       在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之前,教育部已于1955年6月25日向各省市教育厅、局发出了关于举办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语音训练班的通知,要求为学校率先推广普通话教学做好准备。此后,浙江、江苏、安徽、甘肃、山东、广西、云南、湖南等地相继举办了普通话语音教学广播讲座,组织普通话语音讲师训练班培训师资。⑨国务院发出指示之后,从1956年秋季开始,除了山区和较偏僻的农村小学,各地小学开始使用新教材,教学注音字母,很多中小学教师开始使用普通话教学,有些学校还组织了普通话朗读会、讲演会等活动,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但是从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初,推广普通话工作“由热潮走向低潮”。有些学校“自动组织起来的推广机构已经停顿”,部分语文教师和大部分其他科目教师不用普通话教学,学生们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普通话之后依然讲方言;辽宁、甘肃等地不少学校都认为推广普通话的高潮已经过去了,继而采取了冷淡的态度;各地机关、团体和厂矿的职工很少继续学习普通话,与普通话有密切关系的卫生、商业部门也没有认真进行推广普通话工作。⑩

       推广普通话工作进展不顺利,原因比较复杂。虽然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对这项工作很重视,但对各省市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指示不够具体,且经验介绍少,下发的简报、通讯所起的作用不大(11)。地方层面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亦存在诸多问题:如浙江、江西、上海等地领导对于推广普通话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轻视的思想,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就学校和社会层面而言,很多中小学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师、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和学习时间短,缺乏长效机制,效率不高;(12)各地行政部门没有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台、文化馆等大力宣传,普通群众对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认识不够,部分学生家长忽视甚至歧视教学普通话;(13)等等。

       1957年6月25日,针对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同召开了全国普通话推广工作汇报会议,会议总结了普通话推广工作中的成绩、缺点和困难,讨论了如何在学校和社会中继续开展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并明确提出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普通话推广方针。(14)会后,教育部发出关于继续推广普通话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不能半途而废。(15)

       由于教育部对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全国大多数省市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推广普通话工作不够重视的状态逐渐好转,上海、青海、山东、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市具体布置了任务,重点加大师资培养和学校普通话教学工作,全国各地普通话推广工作“由忽热忽冷转入经常化”。(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