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意义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简称“二语”)教材研究领域,通过考察语言要素、语言技能等方面分析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理念的成果已有不少。何安平指出,教材的话语可以分为教育性语篇和指令性语篇,后者指组织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指令性和解释性话语,在指引教学的同时也揭示教材所倡导的外语学习模式、方法和策略。①刘弘等认为练习指令语应保持前后一致、降低所使用词汇等级、给难词加注拼音或解释。②陈楠等发现美国教材指令语的礼貌程度远高于中国教材,中国教材指令语主要分布在练习中,美国教材指令语则同时出现于课前、注释及练习。③但总体来说,从语篇视角和汉英教材对比视角进行分析的成果很少,尤其是指令语的“以言行事”功能一直未受到汉语教学界的重视。如果将一套教材视作宏观语篇,考察宏观教学目标是否通过微观语篇——指令语得到了落实,是一个兼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这不仅关系到教材各个部分的衔接和连贯,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郭熙指出,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让教师使用起来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教材应该特别注重实用性,如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应该社会化、生活化,出现的语言情景应该是学生熟悉或需要的。④英语二语教学在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方面都已取得丰硕成果,对汉语教材具有很大参考价值。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选取了在各自领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型教材——《剑桥国际英语教程(第5版)》(简称《剑桥》)和《发展汉语(第二版)》(简称《发展》)作为个案,采用个案法、对比法、定量定性结合法等方法,运用语篇分析理论、二语教学理论及教材编写理论,对两套教材指令语的异同加以考察,拟就汉语二语教材的编写、完善等工作提出参考建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剑桥》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英语二语教材之一,覆盖《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2008)从A1至B1的语言能力要求。该教材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结合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出“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培养综合技能”,力图好教易学,提高课堂参与度。⑤《发展》在汉语二语教学界具有良好声誉,分为综合、听力等多个横向系列,大部分系列又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该教材参考了现行各类大纲、标准和课程规范,教学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学习兴趣等,培养其“在具体文本、语境和社会文化规约中准确接收和输出汉语信息的能力,运用汉语进行适合话语情境和语篇特征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⑥可见,两者在编写理念、教材类型、教学对象和目标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具有较强可比性。本文仅讨论《剑桥》的入门级分册、《发展》的初级综合(I)分册的习题指令语。 一道习题可分为指令语和练习两个部分,练习是具体操练的内容。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主张“说话就是做事”,将言语行为分为以言指事行为、以言行事行为、以言成事行为,其中以言行事行为是核心,表达说话人的语用用意或施为用意。⑦言语行为可以包括5种类型: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⑧根据这一分类标准,单元/课习题里用来说明、指示操练步骤、方式等情况的文字可算作指令语⑨,即本文的研究对象,如例1)、例2)所示:
(三)语料统计概况 由于内部结构的复杂性,统计指令语时首先需要确立基本单位。如例1),整道习题共有4句指令语且分4行排版,如果单独分析每个句子,则无法解释4句之间的语义联系。又如例2),开头的大写字母成分“PAIR WORK”(对子活动)是否看作后面指令语的一部分?其中的疑问句不是常规表指令作用的句类,为何这样设计?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首先建立了适用于两套教材指令语的分析原则:将“则”作为从语篇角度讨论指令语的基本单位。一道习题通常包含1则指令语,即在同一道习题里能提供关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操练要求、步骤、情景等信息且语义上有内在联系的说明性文字形成1个微观语篇。1则指令语可以是1个短语或单句,也可以是语段。因此,例1)中4个句子为一则指令语;例2)也是一则指令语,含1个短语和4个句子,“PAIR WORK”是提示活动人数的名词性短语。 笔者将两本教材的全部指令语整理成一个小型语料库,《剑桥》共有句子927个、指令语458则,《发展》共有句子335个、指令语286则。《剑桥》的指令语均是英文,考虑到英文本身也有词形变化、一词多义、字母大小写等情况,下文举例时均用原文形式,所有例句和个别词语附笔者的译文。《发展》单课的指令语是汉英双文,本文只涉及中文指令语。 在两套教材指令语的句子里,祈使句最多,《剑桥》《发展》分别占81.8%、93.4%;疑问句在《剑桥》里占14.7%,在《发展》里占4.2%;陈述句比例最低,分别是3.6%和2.4%;而感叹句在《剑桥》里属于个别现象,在《发展》里未出现。因此,下文仅讨论祈使句和疑问句。 (一)句子类别 3)《剑桥》第[15~16]单元“5 SPEAKING”第B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