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对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重大贡献

作 者:

作者简介:
H1.1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ACODESA模式概述

      ACODESA模式,是法语Apprentissage Collaboratif,Débat Scientifique,Autoréflexion的首字母缩写词,融合个人和社会文化情境以促进知识的发展.其中,个人文化情境包含于社会文化情境.该模式整合了知识建构的个体方法和社会途径,体现出三个核心词:合作学习、科学辩论与自我反思.

      ACODESA模式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个人工作(Individual work).个人工作是指学生接触到新的数学任务时,单独进行个人思考,产生理解任务的自发性表征(spontaneous),不一定是正式表征,如口头表达和图表等外部表征的过程.

      团队合作(Teamwork).团队合作是指学生经历前期的个人工作后,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不断论证与探讨,最终形成团队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科学辩论(Scientific debate).科学辩论是指每个团队在全班学生面前提出本团队的解决方案,全班学生就不同形式的表征和团队的不同结果进行论证、重新定义,以解决当前数学任务的过程.

      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自我反思是指学生重新接受对前三阶段综合概括的数学任务,单独经历任务重建的过程.

      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制度化是指教师结合学生前几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在联系与比较中形成数学任务解决的规范表示的过程.

      ACODESA模式是以学生的个人工作为起点,通过学生的纸笔操作形成数学任务的自发性表征,然后进入团队合作与科学辩论的论证阶段,促进自发性表征的简化与发展.这三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后者任务的设计与开展是以前者为基础的.个人工作、团队合作、科学辩论三个阶段对学生的自我反思、知识重建都产生了影响,增强知识的稳定性.最后,教师对整个教学阶段进行制度化,达成数学规范的学习.教师在前三个阶段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提供解决方案或提供关键性的提示,而是观察学生的个人工作,支持其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丰富的思想交流,并在知识制度化之前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二、基于ACODESA模式的数学任务的要素及组织

      (一)纸笔与技术环境下的数学任务要素

      设计纸笔与技术环境下的数学任务,包括五部分要素: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发社会认知冲突的活动;提供学生实验、检验及论证的工具;数学学习过程的可视化操作;及时反馈与形成制度化的数学表述.其中前三个因素是数学任务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论证.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产生多样化思维,激发探索数学任务的兴趣.数学任务是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才能解决.

      引发社会认知冲突的活动是指没有被学生认可的或呈现的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相冲突的活动.学生在一开始不太可能成功地完成数学任务,利用学习结果与学生预期结果之间有较大差异的数学任务,有助于拓宽学生经验的深度与广度.

      提供学生实验、检验及论证的工具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纸笔与技术工具,让学生学习实验,掌握实验结果的检验与证明,并在化解认知冲突中培养其对验证的需求.

      数学学习过程的可视化操作是指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呈现、转换、交流、记录与反映重要变量的过程,体现在对学生思想演变的追踪过程中.例如,学生最初形成的自发性表征,通过交流及纸笔和技术环境中的呈现等方式,演变成制度化数学表达.技术的可视化过程促进数学实验与验证,用技术呈现直观图象,便于观察与分析;在纸笔操作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记录,便于追踪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及时反馈与形成制度化的数学表达.反馈是受学生在解决数学任务中的表现、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影响的,可以是来自教师、同伴群体及自身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数学表征及对问题的理解.这里的反馈不是对学生做出正确与否的评判,而是自身与社会文化群体的差距所致.制度化的数学表达是对整个数学任务解决过程的总结与完善,是学生经历个人工作、团队合作、科学辩论、自我反思后,对多样化的数学表征的精简与提炼,形成数学学习的规范,指向学生的发展.

      (二)纸笔与技术环境下的数学任务组织

      基于纸笔与技术环境下的数学任务要素分析,并借鉴Prusak Naomi等学者提出的课程形式,提出数学任务组织形式.假定一节课的课时为45分钟,则时间及活动组织分配如下:首先,在6~9分钟内,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做出适当解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任务的理解,介绍在本次任务求解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技术工具,并鼓励学生合理选择;其次,在大约5分钟内,学生进行个人工作,尝试数学任务的求解,给出个人思考与问题解决方案;接着,在27分钟内,在团队合作与科学辩论上大约需要整节课的60%时间,两人或三人为一组,每个学生论证各自的解决方案,在质疑与讨论中形成共同的解决方案.教师仔细观察各小组问题解决的过程、进度及讨论结果,视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全班讨论,达成班级共识;最后的4~7分钟内,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形成数学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