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数据审计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
王海洪,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审计财务信息化;吕登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审计信息化;任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审计信息化;王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会计信息化;王盈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会计信息化。

原文出处:
会计之友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1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数字化时代,“大智移云物区”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发展迅速,被审计单位的运行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环境。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中,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大数据分析技能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会计人员不得不掌握的技能。被审计单位“大智移云物区”技术的应用促使审计工作也要紧跟形势,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审计。例如,电子区块链发票的开具标志着审计中经常被查的资源已经电子化。区块链技术安全性较高,随着区块链电子发票的进一步实践应用,电子区块链发票将取代纸质发票成为主流。这意味着将生成海量的电子发票信息,而且是认证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审计如此的海量电子发票数据非常有必要而且有基础,可见是数字化时代的实务倒逼着人们去研究大数据审计。

      政府部门也愈加重视大数据审计的研究与应用。2013年,审计署指出要积极关注国内外大数据审计分析技术的相关研究,寻求大数据技术在实务应用的途径,为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建设大数据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要求。审计署“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要推进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国家重视下,大数据审计成为2013年以来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审计电子数据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都是大数据审计的范畴。

      迄今为止,国内专家学者对大数据审计的研究成果有哪些?中国的大数据审计现状如何?如果能有一篇综述性文章概括归纳,势必会对后面投身于该领域研究的人们以一定的启迪,可以为“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实务界大数据审计分析工具的开发,审计机构的大数据审计战略规划,审计人员实施大数据审计分析”等奠定基础,为进一步促进大数据审计研究与实施的进程而做贡献。本文基于此选取了2013~2020年的中文文献进行研究。

      二、研究文献的选取及统计汇总结果

      笔者于2020年3月30日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网”,以“大数据审计”为主题,从北大核心、CSSCI、CSCD来源期刊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检索到161篇期刊文章,从硕博库以“大数据审计”为篇名检索到11篇硕博论文,总计172篇文章(最早一篇发表于2013年)作为研究对象。

      依发表机构,文章分布为南京审计大学(33篇,占比19.18%)、重庆理工大学(15篇,占比8.72%)、北京国家会计学院(5篇,占比2.91%)等高校,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是大数据审计领域研究的主要阵地;依作者,文章分布为陈伟(16篇,占比9.3%)、程平(10篇,占比5.8%)、刘国城(6篇,占比3.49%)、秦荣生(5篇,占比2.91%)等,说明所选取的文章具有较高质量和研究价值;依基金项目,文章分布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篇,占比20.9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篇,占比11.05%)、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项目(11篇,占比6.39%),其他多为地方性基金支持项目;发表篇数从4篇到1篇不等。统计情况见图1。

      这172篇文献在2013~2019年的分布为2、3、7、34、37、40、47篇,知网预计2020年57篇(包括已搜到2篇),可见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大数据审计的研究成果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在2016年成果迅速增加,172篇文章中有53篇文章引入案例分析,可见实务界大数据审计的应用也卓有成效。

      161篇期刊文章总被引数2 905,总下载数184 173,篇均被引18.04次,篇均下载1 143.93次;11篇硕博论文总被引数32,总下载数9 568,篇均被引2.91次,篇均下载869.82次。依据被引次数排序,处于前三位的有秦荣生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被引555次),陈伟等的《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被引190次),刘星等的《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被引151次)。本文对引用较高的多篇文章做了分析,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

      笔者对172篇文献进行了研究与归纳,从理论与实务角度归类,综述理论层面及实务层面专家学者在大数据审计上的研究成果,这样的脉络归集可以方便读者理解当前大数据审计理论与实务层面的状态,便于作为研究基础进行借鉴。研究发现很多文献是基于具体审计主体进行的研究,为了给读者描绘大数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大数据政府审计、大数据内部审计的具体研究视角、结论及差异,笔者在理论与实务归类的综述基础上又基于审计主体视角进行了文献综述,主要描述大数据技术在不同主体审计中的特性。

      

      三、基于“理论与实务角度”的大数据审计研究综述

      大数据审计,无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审计,还是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系统及数据实施审计,都对传统审计理论及实务有一定的挑战。

      (一)理论层面的大数据审计研究

      1.大数据审计下的审计思维及审计模式

      大数据下,要转变思维方式,确立全量信息思维、持续审计思维、风险导向思维、智能审计思维、以人为本思维等。

      秦荣生等大多数学者认为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思维都要进行转变,概括为:要改变传统审计抽样思维为全量信息思维,即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财务活动的全部数据信息及多维度数据进行审计研判分析;建立持续审计思维,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业财活动实施持续的动态监督;改变传统分析方法为智能审计思维,即借助高度智能化的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注重人员能力,坚持人本思维,即大数据技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郑志元认为大数据环境下,转变审计思维要结合样本的整体性、分析的逻辑性和结论的相关性,进而从较为宏观的层面提出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人员应该确立全量信息思维等。阳杰和应里孟(2017)则从微观层面强调审计取证过程中的思维转变,提出在审计证据获取过程中要运用容错思维(即从利用精确数据向接受混杂数据转变)、相关思维(即更加关注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联系)、预测思维(即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审计分析模型,进行趋势预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