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100周年华诞。回首百年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百年审计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奋斗史。审计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推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梳理百年审计历史演进,把握审计发展规律,对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为革命战争节省每一个铜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下的审计(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审计监督的思想就蕴含在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党的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四十三条规定,“为监督各级党部之财政,会计及各机关之工作起见,党的全国大会,省县市代表大会,选举中央或省县市审查委员会”。对财务、财政、会计进行审查,这正是审计最基本的经济监督职能。 国民革命时期,开始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1922年,毛泽东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工人俱乐部成立经济委员会,下设保管部和审查部。1924年8月,工人俱乐部举行换届选举,新一届俱乐部决定将审查部从经济委员会中划出,单独成立经济审查委员会,专司审查经济职能。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设立的审计监督机构。1925年,在省港大罢工运动中设立了审计局,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最早以“审计”命名的机构,专门负责审计省港罢工委员会各机关所有日常费用。审计局每日一次将已审计的数目单据汇表呈报,如发现各机关的进出数目及购办物件有舞弊问题,及时呈报省港罢工委员会查办。通过审计,罢工委员会经费开支得到有效监控管理,进一步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五次“围剿”和经济封锁的严峻形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在财政组织系统内设立了审计机构。1932年8月17日颁布了《财政部暂行组织纲要》,规定在中央财政人民委员会部设审计处,省财政部设审计科。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执行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审计机构——中央审计委员会。1934年2月20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颁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审计法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其中第一条就明确了审计目标为“使财政收支适合于目前革命战争的需要”。1934年6月19日《红色中华》报第3版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撰写的《把“节省每一个片,为着战争,争取前线上的胜利”提到福建省苏面前!》,分析了福建省苏财政部行政费透支的原因,批评其存在的“惊人的浪费”,认为“这里不仅是浪费”,还有“办公散漫,不遵守预决算制度”“省苏各部这一时期工作的转变,还未有可观的成绩”。这一时期,中央审计委员会围绕预算、决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财政的统一,反贪污浪费斗争,先后开展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以及专项审计,如对中央印刷厂、邮政总局、中央造币厂、粮食调剂总局、贸易总局等五个国家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查处了会计科科长王宗元贪污等一批案件,检举了政府部门、国家企业及群众团体存在的浪费现象,促进了苏区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树立了审计的权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审计工作稳步推进,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1939年《中央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会计审计制”“以便坚持抗战,坚持长期艰苦斗争”;陕甘宁边区政府审计处为加强财政预决算管理,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审计处关于预决算编制及报销的通知》;《陕甘宁边区宪法草案》确立了在行政委员会下设审计处的体制,首次将审计体制写入宪法性文件;《山东省审计处暂行组织条例》规定了在各行政区设立审计处,实行财政上的司法监督,提高了审计监督的司法力度;《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审计工作的回忆》一书中也提到“审计科在财政厅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权,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一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审核各机关、部队的经费开支是否合乎手续,使用是否得当,有力地稳定和发展了解放区的财政经济。 “积累国家生产资金,反贪污浪费”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领导下的审计(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承担执政党的历史使命,其所担负的主要任务也从武装夺取政权向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转变。当时,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照搬苏联的审计模式。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设置财政检查机构办法》,“中央财政部设财政检查司,主持全国财政检查事宜”。专门的审计机构被撤销,财政检查改成财政监察,审计的部分职能移交给财政监察司。原属于审计工作范围内的大量经济监督任务,转由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完成。 尽管如此,审计监督的思想仍延续下来,通过开展检查运动的方式来进行经济监督。1951年10月,为应对朝鲜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困难,党中央发起了增产节约运动,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面对进城以来各级党政干部的腐败现象,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三反”运动,以运动的方式进行反腐倡廉。这实际上属于对违纪违规现象进行审计的范畴。 毛泽东曾多次强调“算账”的好处,“算账”体现的就是审计最基本的经济监督职能。1959年3月30日,毛泽东在陶鲁笳报送的关于山西省各县五级干部会议情况的报告上批注:“算账才能实行那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1959年4月3日,在王任重报送的“王延春、姜一、吴德简一九五九年三月三十日关于麻城市万人大会情况给王任重并湖北省委的第二次报告”上批示:“算账才能团结;算账才能帮助干部从贪污浪费的海洋中拔出身来,一身清净;算账才能教会干部学会经营管理方法;算账才能教会五亿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公社,监督公社的各级干部只许办好事,不许办坏事,实现群众的监督,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