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统计工作的优化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范娟娟,福建江夏学院

原文出处:
审计与理财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能够运用先进、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对审计对象进行分析,对审计中出现的各类数据进行筛选和研判,降低由于数据量大和分析困难所产生的资源消耗,快速、精准地发现问题并加以攻破。审计统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借助科学工具与严谨手段对审计工作中的数据资料予以记录分析,达到真实反映审计成果与发展变化的目的,属于探索审计实践规律的关键手段。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一些审计人员数据意识缺失、数据填报的针对性不强,使审计统计工作经常陷入困境之中,只有提高审计人员的大数据意识、借助大数据提升审计统计分析的深度与力度、注重基于大数据的审计统计业务培训,通过科学统计保障审计数据真实,才能提升审计统计工作的成效。

      一、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审计统计的现实意义

      审计统计工作涉及数据项目台账登记、审计统计报表汇总以及审计统计分析等。借助大数据工具可以直观反映审计统计工作的情况,为审计机构领导了解审计任务的执行情况提供直接依据。(1)为审计对象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依据。大数据技术与审计统计信息相融合,能够深入地发现资金使用方面的违规问题,揭示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与倾向性的问题;(2)更加真实反映审计统计的实际情况。借助大数据技术,让审计统计更加真实而客观的反应审计工作的执行状态,以数据化的形态直观展现审计对象的规模、审计工作量等审计指标,让各个环节呈现出最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审计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直接参照。同时,大数据技术与审计通过工作的“对接”能够让审计部门的机制和制度更加健全,全面释放审计的价值;(3)深入体现审计统计的重点、提升审计执法力度。借助大数据开展审计统计工作,能够让数据更为准确的反映审计所关联的行业和部门分布情况,为审计机构在监督重点选择、审计工作计划制定等方面获得更有力的证据,全面反映审计统计的现实成效。

      二、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统计工作的环境影响因素

      (1)微观环境因素统计分析。微观审计环境涉及审计对象环境与会计师事务所环境等层面。不同审计对象的相关指标之间会存在差异,但审计人员会借助大数据的“记忆功能”更好的适用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对审计统计数据进行判断,而这势必会影响对审计统计工作的实效;(2)中观环境因素统计分析。中观环境一般涉及审计行业内出现的普遍现象,比如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行业的管理和监督等。当相关行业内出现了违规竞争,审计合同金额就会受到挤压。此时,审计人员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其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考量。这可以防止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对象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乃至信息失真的情况,还会让审计机构能够对审计对象的信息形成全面了解,提升审计判断的准确性;(3)宏观环境因素统计分析。这类环境一般涉及社会环境、科学技术和文化习俗等。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统计工作能够针对纷繁复杂的会计和审计业务做出准确预判,审计人员能够在改变其数字化思维的同时免受海量数据的冲击。同时,大数据环境下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等虽然会影响到审计统计工作,但也能够规避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审计统计的现实障碍

      1.基础数据填报有待规范

      在大数据环境里,传统意义上的数据统计已不复存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统计工作程序时没有借此规范基础数据的填报,或者执行过程不严格,甚至对统计软件指标口径的把握失误,势必会导致审计统计数据的填报随意性过大,影响审计统计的精度。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审计人员的数据填报意识不强,在审计统计实际工作中,统计台账相关指标未能按照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填写,导致部分问题定性不准确,甚至会出现数据漏填误报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审计统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缺失,对审计统计质量带来直接消极影响,还会由于审计统计数据信息的分散放置与分布管理,让审计软件系统和相关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无法得到理顺。

      2.审计统计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在审计统计工作中使用大数据要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存贮、挖掘、清洗和使用以及数据挖掘,提高审计统计绩效。为此,除了要求审计人员要对审计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与过程了然于胸外,还应借助更多基于大数据的专门手段与工具,才能对统计数据的多源性与多维性作出积极反应,厘清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部分审计人员的审计统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统计分析层面上,使得审计统计工作经常性的陷入技术旋涡当中。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审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对数据适时运用的重要性,没有准确理解审计统计工作的现实意义,未能以积极的心态对统计数据进行适时采集、存贮与分析;另一方面,是因为审计人员(包括审计机构)没有对审计统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导致审计数据统计的广度与深度无法与大数据的要求相适应。比如,部分审计人员就无法借助数据挖掘工具对原有的账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与因素分析,使审计统计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3.审计统计分析的针对性需要提高

      由于部分审计机构对审计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审计统计工作在专业性、连续性方面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在短时间内不能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全新的统计软件进行准确操作和定性定量分析,使得审计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长期处于低位。这样,导致审计统计分析的针对性无法提升,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统计数据的多源性、高维性、复杂性、海量性的特征十分明显,不允许出现数据误差,否则就极有可能将其掩盖在繁杂的数据当中。在这方面,部分审计机构已开始从内部审计的视角,借助全新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审计统计证据进行分析,从获得方式至内涵分析都形成了新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审计人员无法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做好充分准备,审计统计思维无法得到改变,统计工作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