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的精神

作 者:
罗成 

作者简介:
罗成,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探索与争鸣

内容提要:

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新经验,应依据新发展理念予以总体考量。2020年,长沙成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长沙坡子街的现象级文化餐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个案,其通过在室内重建邻里街道,打造了“历史性地方”的时空美学;依托收集展览生活旧物,构建了“当代性气氛”的物质美学;借由保护地方味道和语言,彰显了“共同性伦理”的具身美学。市井文化、大众生活、众乐情怀,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城市文化“风味”的精神。“小康美学”以“好韵味”与“好日子”为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理念,追寻着“及人之老”“美美与共”“民胞物与”的生活境界与文明理想。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5 期

字号:

       2020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①作为现代性工程的强劲引擎,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对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起到了承载、带动、融合的综合效用。当前,政府进一步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②相较以前注重规模的增量发展,以人为本的提质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题中要旨。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新经验与新动向,更应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一完整的新发展理念予以总体考量。

       在“后疫情时代”与“小康社会”的历史境况中,要理解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现实与潜能,既不能脱离现代性、全球化的动力和机制,更应该扎根中华家园的经验与梦想,立足中国实践与西方理论展开文明互鉴。城市文化的本质是城市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经验。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理论话语构建,关键在如何为中国城市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经验赋形,将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予以当代性的理论表述,为新型城镇化图绘提供路标。

       2020年年底,长沙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近20年来,伴随“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文学湘军”的崛起,长沙虽屡获“娱乐之都”“创意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等赞誉,此次入选却别有新意。本文尝试聚焦文旅消费示范城市长沙,以长沙坡子街现象级文化餐饮为对象,力图形构隐匿于新型文旅消费生活方式及生活经验背后的认知空间,借由“审美—伦理”机制的分析,尝试探讨“小康美学”的理论特征及社会意涵,揭示其可能蕴含的文明意义。

       市井文化:“历史性地方”的时空美学

       区别于“湖湘文化”“红色起源”“快乐中国”等传统标识,撒播于媒介空间的长沙魅力多与饮食相关。2020年,经历了半年的疫情停摆,一则“国庆节全国人民都想来长沙”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10月3日,坡子街一家文化餐饮企业公告排号超过三万,建议游客在线取号并提前500桌现场排队。有网友认为,吃吃喝喝至于如此凑热闹吗?但问题是:文化餐饮消费仅止于吃喝吗?面对消费文化,是否只能套用西方批判理论予以读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转型与升级,难道只是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中国注脚?中国式消费社会是否具有独特的“审美—伦理”构造,为当代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文明启示?

       2019年年底,坡子街一家文化餐饮企业发布了题为《如果我们不创造,就可以去死了》③的企业宣言。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口号中,核心理念是将“创造”视为自我的生命线。“创造”不仅是美食技艺的发明,更是城市生活及文化生态的发现。数年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激发了大众对中国饮食文化的重新关切。尽管作品采用了人物故事的讲述方法,但是系列主题仍多聚焦于饮食技艺的视觉呈现,传递着自然与家庭对于中国人的传统意义。比较而言,坡子街的文化餐饮构建既超出了纪录影像所展示的饮食技艺的视觉性、手艺性,也不同于主流湘菜营销普遍采用的乡村乡情等“准农家乐”审美文化模式,而主要依托近30年中国城市的地方记忆予以生态式重构再现,其体验特征具有鲜明的城市性、历史性与社会性。新型文旅路径的创新发展,源于一种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自我追问:

       九年前我们在坡子街摆摊开始创业,再到金线街,太平街,人民路,河边头开店。九年来,中国城市不断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不断的被搬迁被抄袭,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④

       有着文化自觉的长沙文旅餐饮,始终关注城市变迁及其生活意义的调适。处于“被搬迁”“被抄袭”这一流动且可复制的现代性境况中,它宣言没有屈从城市化的被动改造,而是凝视着城市空间的阡陌变化,从“摆摊”到“开店”,在时空迁移中坚持着城市文化的反思性:

       伴随着城市进程,许多横横的街道消失变成了竖竖的大厦,我们许多的创造也随之消失。正因为这样我们获得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思考如何在一栋大厦里面坚持自我,还原真实的街道与街道里的邻里关系。⑤

       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当下,街道的消逝并非只撩动了怀旧者惆怅的咏叹,那些直面现实的历史主体总能洞察“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型文旅餐饮立意在一栋大厦内还原邻里关系,以一种自觉的伦理责任与鲜明的社会意识凸显着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能动性。市井文化的坚持,才是小龙虾、臭豆腐、葱油粑粑等地方美食背后隐匿的生活理念与价值旨归。

       2014年建成的“华远·华中心”位于长沙老城区坡子街与湘江中路交汇处,屹立湘江畔,俯瞰橘子洲,遥望岳麓山,四幢主楼的地面最高高度为278米,七层裙楼为海信广场。建筑的外部是超白玻璃幕墙,内部仿照长沙老城区八九十年代风格打造七层“老楼”,入口处被戏称为“时空虫洞”,其实更似陶渊明笔下武陵人发现的桃花源入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用老砖精心砌成的通道尽头别有洞天,这是一个由旧宿舍楼立面围成的巨大天井。它撑开的并非只是一个“技术—物理”意义的“时间—空间”(time-space),更属于某种“人文—心理”意义的“历史性地方”(historical place)。

       攀升的室内天井有隐藏电梯直达各层餐厅,也有沿老楼步行而上的钢筋水泥阶梯。在三楼通往四楼处,更是打造了一条“永远街”:“竖向塔楼向空中延展至300多米,我们需要还原一条300米长的街道与其‘对抗’。”⑥原是长沙老城区连接坡子街与下河街的这条老街,随着近20年旧城大规模改造早已消失,为了保存“故事和人情味的地方”而在室内被重建。永远街上,“乔伯凉面”“李嗲豆腐脑”“毛姨鸡爪”“孔家甜酒”“下岗牌臭豆腐”“刘记糖油粑粑”“文氏刮凉粉”“南门口巷子猪脚”等长沙小吃鳞次栉比,甚至有一家本地知名的“述古人文书店”。遍布城市角落的那些有传统口碑的摊点店铺,在这里继续着各自的小本经营,主事者力图在摩天大楼内部塑造了一种邻里人情与街坊生意的时空美学:大厦与街道,美食与文化,记忆与现实,纳旧于新而又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