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nière(1959)提出以动词为核心的配价语法理论,动词的价取决于它所支配的体词性成分的个数。动词好比带钩的原子,在真实语境中,根据动词所能勾住的体词数将其分为零价动词、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自朱德熙先生(1978)将配价理论引入汉语语法学界后,文炼(1982)、刘丹青(1987)、袁毓林(1992)、张国宪(1994)、陆俭明(2002)等学者对配价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探讨。动词是句子结构联系和语义联系的中心(申小龙,1986),是理解句子的关键(Healy & Miller,1970),前人对汉语动词的配价已做了大量研究(吴为章,1982;廖秋忠,1984;戴耀晶,1998;袁毓林,1998;陈昌来,2002)。动词配价是句式的属性(沈家煊,2000),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的生成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范晓,2001)。 在传统配价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基于计量视角提出了广义配价理论。该理论认为从静态上看,动词具有和其他词结合形成更大语言单位的潜在能力,动词配价分析涉及到的应该不仅仅是其论元,还应该包括其所有的补足语和说明语,不仅包括词,也包括短语;动态视角上,当动词进入具体语境后,一个动词的广义配价就体现为通过依存关系与其他词产生的结合能力,其潜在的配价通过依存关系得以在具体句子中实现,可以说依存关系是动词配价实现的结果(刘海涛,2009)。刘海涛、冯志伟(2007)将概率引入配价模式中,在描述词(词类)的句法配价模式时引入量的概念,在定性描述依存关系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地统计这些依存关系的出现概率,形成概率配价模式。依存关系的数和量能反映其配价能力的大小,动词的配价能力得以在真实语料中得到精确的定量厘定(Liu,2007),因此依存关系本身就具有概率属性。 已有研究表明,在儿童句法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动词起到搭建句子基本框架的重要作用(Tomasello,1992),动词的习得与其句法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关联(Bates et al.,1998)。对动词配价进行考察是研究句法发展的关键(李辉、刘海涛,2019)。成年二语习得者已具备系统的第一语言知识,二语者很可能会呈现出与儿童母语者不同的习得规律。但是采用计量方法对汉语中介语系统动词配价的研究尚不多见,目前仅有的几项研究从传统配价理论视角对个别动词与主语、宾语等论元结合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如方绪军(2001)、顾英华(2003)举例式对汉语动词配价偏误的分析,顾英华(2004)、冯丽萍和盛双霞(2004)、杨圳和施春宏(2013)对二价、三价和准价动词偏误进行了考察。可以看出,目前对二语动词配价能力发展的研究尚存在不足:(1)多从偏误视角将几个或某类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缺乏从真实语料中获得中介语系统动词配价信息的手段,导致忽略了对动词系统配价的整体习得研究;(2)已有研究多基于静态视角,缺乏对中介语系统不同发展阶段动词配价的研究;(3)已有研究多从狭义配价理论出发,缺乏广义配价视角下对中介语系统动词与所有词类结合情况的考察。 本文从广义配价视角出发,基于依存句法标注语料库对不同学习阶段英语母语者的汉语中介语系统动词配价发展进行计量研究,以期发现动词配价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二语者的独有特征。本文将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中介语动词配价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整体上呈现何种规律?在不同学习阶段,主语、宾语、状语、补语、时体成分、复句、连带关系等主要依存关系的发展有何特征?中介语动词配价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与语料处理 (一)理论基础 依存语法认为句子是有组织、完整的结构单位,其基本组成成分是词,句子结构由句子元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决定,确定词与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句法研究的主要任务(刘海涛,2009)。依存关系由两个非对称性的有向结构元素构成,一个是支配词,一个是从属词,其有向性通过箭头来表示,结构关系用不同的标记来表示。这样句子中所有的词便构成一个真正的“分层次的体系”(刘海涛,2009)。所有词间的关系可分为“补足语”和“说明语”。一个简单句一般都包含补足语,例如主语、宾语、能愿动词宾语、补语、兼语、兼语补语等。说明语是句子的补充成分,例如状语、连带关系、复句、时态附加语、连动短语、插入语等。对句中成分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不仅能够确定其句法结构,也能发掘动词的潜在配价能力,即广义配价在具体语境中实例化、现实化的实现情况。图1是汉语依存结构分析图,例句中的每个词都由依存关系相连接。在“家庭是社会的核心”中,动词“是”为整个句子的主要支配词,名词“家庭”和“核心”是核心动词“是”的从属词,构成的依存关系分别为主语和宾语。“核心”支配“的”,依存关系为定语,“的”支配“社会”,依存关系为“的”字结构补足语。
(二)语料处理情况 本文所使用的中介语语料是在北京某高校学习汉语言专业的英语母语背景汉语学习者的课堂作文。99名作者年龄在20~30岁之间,都是成年以后到北京开始学习汉语,入学时均为零起点。学习者来自一到四年级(G1~G4),均选自各年级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语言水平与词汇量测试,其HSK等级与词汇量分别为:G1为HSK二级,四会词汇约500词;G2为HSK三级,四会词汇约800词;G3为HSK四级,四会词汇约2000词;G4达到HSK五级或六级,四会词汇约4000词。每个年级学习者的具体动词句数量如表1所示。作文题目与日常生活相关,控制所选作文体裁和题材的一致性,以记叙文为主,作文的主题均为学习者熟悉的内容,例如“我的日常生活”“我的爱好”“我熟悉的一个人”“我熟悉的节日”等。随机抽取以记叙文为主的当代经典小说建立汉语本族语语料库作为参照。文章分析过程中将把中介语的动词配价发展情况与儿童习得母语进行对比,用于对比的数据引自李辉、刘海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