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随着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进。2018年党中央依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将国家审计制度改革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凸显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改革与实践发展的推动下,中国国家审计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理论研究体系。国家审计制度改革与学术研究发展也引发了学者对国家审计学科属性的思考与争论。Hay and Cordery认为西方国家审计研究大多仍囿于传统审计学科体系,不可避免地受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范式的影响。池国华和杨金指出当前国家审计从属于传统审计学的学科地位不仅限制了对国家审计学科属性的认识,也限制了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发展。通过提升审计学的学科地位来促进国家审计学术与学科的发展,成为相关学术机构与组织努力的方向,也构成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中国国家审计制度不断完善与国家审计研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回顾中外国家审计研究发展轨迹、比较中外国家审计研究发展规律,并凝练出中国国家审计学术与学科发展的特色,则是当前我国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1998~2017年二十年间中外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国家审计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结合库恩范式理论,借助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比较中外国家审计研究主题与热点发展趋势,探究中外国家审计研究主题演化特征、科学共同体形成情况与范式发展阶段,并对中国国家审计进一步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提出建议。本研究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知识图谱、文献计量等方法系统地梳理、比较近二十年中外国家审计研究的总体情况,为理解中外国家审计研究发展逻辑、凝练中国国家审计学科发展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2)从学科属性与科学范式层面对中外国家审计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提供了文献证据与政策建议。 二、国家审计研究进展及国家审计学科属性的争论 (一)中外国家审计研究进展简评 国家审计研究在国际学术研究平台上尚未形成主流。Hay and Cordery指出包括国家审计在内的公共部门审计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并倡议公共部门审计研究更加积极地借鉴私营部门审计研究中的理论框架与模型,如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深口袋保险理论、信誉机制理论等展开进一步的研究。黄溶冰和王丽艳在对发表在SSCI期刊中的国家审计研究文献展开全面检索后,仅获得了30余篇有价值的研究样本。王伟和孟焰对西方主流期刊的审计学相关研究展开了知识图谱分析,但在形成的审计研究主题的聚类中,并未出现任何与国家审计相关的主题。 国际学术研究平台与机构对国家审计研究关注不足与西方国家审计制度特点有直接关系。在西方国家,尤其在英美等国,财务报告鉴证审计占据了政府部门审计的重要比重,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又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财务报告审计其本质仍然是委托代理框架下的鉴证性服务,因此其研究范式主要基于私营部门审计理论框架与研究范式。Goddard将这种在公共部门会计审计研究中广泛借鉴私营部门理论、并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归类于“主流研究方法”,而将以描述性、规范性研究为主的范式归类为“情境化或非主流研究方法”。 与国际学术平台对国家审计研究相对匮乏相比,中国本土国家审计研究随着国家审计的制度完善与地位提升而发展迅速。国家审计研究在国家审计的本质与职能定位、审计范围的拓展、审计项目创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中国国家审计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一些学者对中国国家审计研究存在的问题也做出了反思。如李明辉指出中国国家审计研究的分散化、表象化、跟风化和崇洋化现象令人担忧;李晓慧认为中国国家审计学科体系建设与理论框架构建仍面临重大挑战;王彪华汇总了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研讨会主要观点,指出如何从学科属性的角度破解国家审计理论与实践发展难题,是中国国家审计制度创新与理论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国家审计研究与国家审计学科属性的定位 从中外国家审计研究总体进展上看,对国家审计学科属性或地位认识不足是造成国家审计研究难以取得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我国的审计学科属于管理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国家审计又是隶属于审计学的一个研究方向;而国外的审计学往往只是商科或会计学的一门课程,更是没有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随着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学者对审计学科属性的思考与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观点认为国家审计作为公共受托责任解除的制度设计,应被纳入经济学或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当国家审计制度日趋完善,并在国家治理等宏观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一些学者提出拓展、提升国家审计学科地位的观点。郑石桥和郑卓如分析了审计学科具体研究对象,认为审计学科已具有成为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国家审计的学科地位因此可以得到提高。李晓慧围绕国家审计变革特征设计了审计学科体系,将国家审计作为审计学科体系的重要支柱。廖琳和吴清风比较了国外审计学科发展,认为实用主义导向、缺乏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制约了国外国家审计理论与学科发展。程乃胜建议将审计作为法学一级学科独立建设。金太军和赵军锋指出国家审计与政治学在学科属性上的密切关联性。由此可见,上述研究虽然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学术与学科探索,但对国家审计学科属性等根本问题尚未形成共识,相关研究成果呈“碎片化”的状态,对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缺少本土化反思。本文将以中外国家审计学术研究文献对主要研究对象,从学科范式视角梳理中外国家审计研究的历史发展与演进动态,比较中外国家审计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凝练我国国家审计学科与学术发展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