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野河“侵耕”事件看宋夏边疆危机的管控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方圆,男,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宋代军事史和环境史。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屈野河位于北宋麟府路境内,是贯穿麟府路的战略要道,且宜耕宜戍,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北宋天圣至嘉祐年间,宋夏就屈野河划界问题纠纷不断,边民侵耕、边兵交战与边官交涉的情况时有出现。不过由于“庆历和议”对宋夏双方的制约以及宋辽夏三方关系的变化,宋夏皆保持着相对克制的态度,最终通过政治谈判达成了各守河岸、互不越界的协议。这场纠纷的产生、发展及其解决,既是管窥宋夏关系复杂性之一斑,更是中国古代不同政权管控边疆危机的一次独特实践。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21)03-0160-10

       河川对于人类的军事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包括补给兵马维生所必需的饮用水、为军事调度和物资补给提供天然的交通线路,以及为河川沿岸地区的军事屯戍提供农业用水等。在宋夏战争中,河川的军事价值同样至关重要。韩茂莉先生曾指出,在宋夏沿边地区有延夏、环庆、镇原以及秦渭四条交通要道,宋军在沿线屯戍设防①。而这些军事要道的形成往往依托于河川,如延夏道之于无定河、环庆道之于马岭水、镇原道之于泾水和葫芦河、秦渭道之于渭水和洮河。程龙先生则进一步指出:“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交通道路多沿河谷,这使宋军不得不沿河布防,将大量兵力集结在河谷地带,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地区往往形成一个安抚使路辖区以便建立纵深的防御体系。”②笔者亦曾对宋军在西北战区的饮用水补给及其水面交通情况著文作过专题讨论③。

       地处北宋麟府路的屈野河(即今陕西神木境内的窟野河),就是在宋夏关系中产生过特殊影响的一条河川。宋夏双方围绕屈野河的纠纷已然超出了“战时”与“平时”的阶段划分,边民越界耕作、边兵武装冲突以及边官反复交涉的情况时有出现,而史书中则往往以“侵耕”指代这场发生于北宋庆历至嘉祐年间的边界纠纷事件。目前学界对于宋夏划界问题的讨论,多是从边界沿革或双方的边防政策④、特别是军事屯戍的组织实施等问题入手⑤,在对具体事件开展专题研讨方面则尚有发掘空间。有鉴于此,笔者拟就宋夏屈野河侵耕纠纷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双方的对策考量展开讨论。不当之处,伏望方家指正。

       一、争端出现的背景

       屈野河的主体河段位于北宋麟府路境内。通过相关研究可知,麟府路在今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北部为风沙草滩区,有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分布;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沟谷纵横。在这一区域中分布着包括屈野河在内的数条河谷,多呈西北—东南流向,河流沿岸冲积阶地发育良好,是理想的耕地。黄河沿岸的峡谷丘陵土薄岩露、谷深坡陡,十分有利于军事布防⑥。

       自唐代以来,麟府路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其中以府州折氏、麟州杨氏和丰州王氏为代表的地方豪强实力不容小觑。北宋建立后,麟府路的早期地方机构建置今已不详,有研究指出,至道二年(996)“卫州团练使河阳李重贵实为麟府路浊轮寨都部署”⑦的表述,是“现存文献中关于‘麟府路’的最早记载”,其后至迟在宋仁宗时期,北宋正式设立了“麟府路军马司”,是为“麟府路的最高权力机构”⑧。起初,麟府路自北向南辖有丰、府、麟三州,后来丰州于庆历元年(1041)为西夏所占,至嘉祐六年(1061)方又择址复建。

       宋、辽、夏鼎峙时期,麟府路更是地处三方交界之地,“黄河带其南,长城绕其北,地据上游,势若建瓴,实秦晋之咽喉,关陕之险要”⑨。对于西夏而言,夺取麟府路“不仅能彻底消除西夏在陕北作战一直处于鄜延和麟、府腹背受敌的艰难境地”,还能掌握“以河为险,进退自如”⑩的战略优势;对于北宋而言,麟府路“西南接银州,西北接夏州”(11),且“麟、府辅车相依,而为河东之蔽。无麟州,则府州孤危。国家备河东,重戍正当在麟府。使麟、府不能制贼后,则大河以东孰可守者?故麟、府之于并、代,犹手臂之捍头目”(12)。麟府路对于北宋西北边疆安全的重要性由是可见一斑。

       宋夏在麟府路境内的交锋多集中于南部,其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导致双方的军事调度往往需要依托河谷川途方能高效实施,于是屈野河的军事价值愈加凸显。屈野河系黄河支流。上游系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乌兰木伦河与悖牛川,两河在今陕西省神木县汇流后即为屈野河(窟野河)。史书记载:“窟野河路自麟州过河,西入盐州约七百里,南至银州约三百里,控窟野河一带贼路,西北至麟州,南至银州,以西则地势平易,可行大军。”(13)加之“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14),为当地军民屯戍提供了良好的水土条件,以致有学者认为,“麟州的设置是为了控制窟野河谷,府州则是为了控制黄河西岸”(15)。对于宋夏双方而言,麟府路是河东路的外围屏障,而屈野河则是贯穿麟府路的战略要道。

       雍熙元年(984),李继迁率部出走地斤泽,武装反宋。北宋发兵征讨。双方交兵不久,宋将李继隆、王优等兵出银州,“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继而挺进开光谷杏子坪,“降银三族首领折八军等三千余众”;又在浊轮川东、兔头川西“生擒七十八人,斩首五十九级,俘获数千计”;“吴移、越移四族来降,惟岌伽罗腻十四族怙其众不下”,李继隆“夷其帐千余,俘斩七千余级”,暂时制伏了横山各地追随李继迁的部族(16)。开光谷即《水经注》中的梁水所在(17)。该河位于今神木县南,“出长城内,东入屈野河”(18);浊轮川即今悖牛川之古称,据此推测兔头川或亦属屈野河水系。至道二年(996),宋太宗为李继迁袭扰不断、灵州战事一再告急而勃然大怒,遂命五路大军全线出击,试图一举剿灭李继迁所部。其中,西京作坊使张守恩率军兵发麟州,据《武经总要》所载,其行军路线应当就是屈野河谷(19)。由此可见,屈野河的军事价值在宋夏交兵之初便已显现无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