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21)03-0008-09 DOI:10.13763/j.cnki.jhebnu.ese.2021.03.002 对“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P16)教育“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2]。邓小平指出:“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3](P180)可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中国共产党对“为谁培养人”问题的回答,既是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也在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明显的具象化、阶段性和连续性。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中,“为谁培养人”位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上游,限定“培养什么人”,影响“怎样培养人”[4]。教育地位作为“教育功能实现、放大的物质前提”[5],是“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部署,是“培养什么人”的条件和平台,因而被“为谁培养人”限定和影响,随“为谁培养人”调整而调整。 教育地位的历史演变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政策文本用词的差异,至于教育地位演变程度的高低,政策文本用词能指的解释力较弱,需要在“为谁培养人”的阶段性回答中,依据教育与经济、军事、政治等竞争性同类要素各自的地位及价值来判定。本文拟从历史角度,立足各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谁培养人”问题的具象回答,系统追溯百年来教育地位的演变历程,并简要分析其社会背景和教育实践状况,总结党对教育地位的认知和实践规律,力图进一步促进对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新时代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 一、“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培养人”与教育的“中心—本体”地位 唤醒中华民族的现代意识是中国卷入世界现代化浪潮初期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1927年之前,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政权建设,教育对于完成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培养人,较之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其优势最为凸显,处于“中心—本体”地位。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早期组织的活动,到1927年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各阶层思想空前活跃,种种救国主张的众说纷纭,尤其是“人民犹如‘隔着纱窗看晓雾’,一时还分不清真假社会主义、真假马克思主义”[6]的社会舆论现实,宣传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批判诸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幼稚的梦”[7](P1080),辨识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及改良主义的区别,传播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马克思主义唤醒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培养由马克思主义武装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最低革命理想”[8]的人,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为谁培养人”问题的根本回答。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1919年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明确宣讲中华民族的觉醒必须依靠教育和新闻。他们讲到:“改革社会,自然要从灌输人民知识上入手;灌输人民知识的利器,是新闻和学校教育;中国劳动阶级的人,识字不多,所以现在第一步的方法,就在乎讲演了。”[9](P89)陈独秀甚至把教育置于“唯一”的地位。他说:“教育虽然没有万能的作用,但总算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且为改造社会最后的唯一工具,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10](P329)毛泽东则把教育置于了社会革命的先手棋,1919年他在《学生之工作》一文讲到:“我数年来梦想新社会生活而没有办法……今春回湘再发生这种想像……而先从办一实行社会本位教育说的学校入手。”[11]同时,早期中国共产党将这一认识付诸教育实践,通过发起组织各种研究会、辩论会、演讲会、学社和工人补习学校等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提升青年及劳工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和水平。其中,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的“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开辟了“我国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教育之先河”[6];共产主义小组举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上海沪西小沙渡劳动补习学校等“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的萌芽”[6]。 成立后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重视教育的认识和实践。党的一大到五大作出了将教育与社会革命建设的联系愈发紧密的决议。从一大强调工人学校的“政党的中心机关”[12](P156)地位,到二大强调“改良教育制度”[13](P3)与民主平等实现的直接相关,到三大强调通过教育推动“民族解放之斗争”[14](P113),再到四大五大强调教育与党领导的全面工作相融合,强调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及共青团工作“就是青年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教育”[12](P162)。与此同时,党领导的教育实践活动也由早期的多处于活动形式和补习学校层面,转为独立创建或合作创建高等教育。如1921年8月创建的湖南自修大学,1924年12月创建的安源地委党校,1925年10月创建的北方区委党校和上海区委党校等,都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的。创建于1922年10月的上海大学、1924年5月的黄埔军校、同年9月的军事飞机学校、1927年2月的中山军事政治学校等都有共产党的领导或参与。这些学校与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的学校都设置和实施马克思主义课程与教学,为中国革命建设培育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及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