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共中央以党史研讨解决政治问题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魏德平,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119)。

原文出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对土地革命时期党史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研讨。解决张国焘问题是延安时期中共中央以党史研讨解决政治问题的发轫。中共中央对张国焘问题的解决既清算了张国焘在土地革命史上所犯错误和罪行,也实现了团结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政治意图。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中共中央在西北高干会上对西北党史问题进行研讨,检验整风运动成效,进而推动整风运动继续发展。这次会议成为延安整风期间中共中央研讨土地革命时期党史“山头会”的范式。在各根据地党史问题研讨基础上,中共中央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最终将前期各根据地党史讨论成果升格为中共全党共识。通过这样的研讨,中共中央开启了以党史研讨解决政治问题的新模式。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31;K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21)01-0053-11

       延安时期中共对土地革命时期党史研讨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总结党史经验,破旧立新,确立新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党史主流叙述虽整体上对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开展的土地革命时期党史研讨给予高度评价,然而对此有分量的学术研究却不多见。国内官方党史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或其他相关回忆文章之中,但一般仅概括评价延安整风期间其亲身参加的“山头”党史座谈会内容,或仅对此类会议作简要述评,缺乏对其全面而宏观的考察。洪认清对抗战时期延安史学有专著研究,集中对毛泽东与延安史学的关系作了梳理,强调《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对中共党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目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1]78韩伟对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中共关于苏区历史回顾与探讨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延安整风运动期间通过对包括苏区史在内的中共历史的研究和反思,中共各级干部纠正了教条主义,“左”、右倾错误思想,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认识,促进了中共党内团结,构成了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重要基础。[2]但上述研究主要聚焦在延安整风期间,未能深入贯通研究中共中央抵达陕甘根据地后至延安整风运动前这段时间对土地革命时期党史问题的讨论,也基本没有触及或者系统研究延安时期解决土地革命时期重大事件和重要会议。本文拟以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对土地革命党史研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主要事件:处理张国焘问题,召开西北高干会解决西北党史争论问题以及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主要线索,厘清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党史研讨的缘起、主要阶段以及政治功效,延展学界既往研究,深入考察延安时期中共中央以党史研讨解决政治问题的历史脉络、主要特点以及历史启示等。

       一、以党史研讨解决政治问题的发轫:中共中央处理张国焘问题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对张国焘在土地革命时期历史错误以及危害作了深入批判,颁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对张国焘问题作了政治定性和相应处理。张国焘脱离中共党组织后,中共中央随即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党内报告大纲》,对张国焘历史作了全面梳理,清算了张国焘在土地革命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进一步消除张国焘问题对中共党组织和军队的负面影响。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对张国焘在土地革命时期历史错误进行了集中清算和批判。张国焘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问题人物”:既在早期中共建党、建军以及创建根据地等方面做过一定工作,甚至较为重要的贡献,也曾因其错误领导和个人野心,给中共党组织和军队团结和统一造成过严重危害和重大损失。中共中央处理张国焘问题经历了复杂的历程。中共中央对张国焘问题的处理从长征期间张国焘挑起与中共中央的争端开始,直至1938年4月张国焘趁国共两党公祭黄帝陵之机脱离中共组织,随即被中共中央开除出党才最终结束。延安时期,张国焘在受到中共中央批判后,随即对其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个人历史进行了反省。1937年2月6日,张国焘被迫向中共中央提交书面检讨《从现在来看过去》。但是,在《从现在来看过去》中,张国焘对自己土地革命时期个人历史作了积极辩护。他强调:“我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党员、也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个委员和党的路线的一个坚决的执行者,我是中国苏维埃运动中和整个红军中一个战士,从鄂豫皖赤区到川陕赤区,我执行着四中全会的路线。我不是中国党中央的反对派,也不是有特殊政治见解的人物。我不是代表苏维埃运动中一种特殊形式,也不是代表红军中的某一系统,更不是所谓实力派,因为这是我坚决不愿意做的,没有什么理由使我这样做,因为我是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党员,我而且认为每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党员都不应当这样做,因为这是布尔什维克党所不容许的。”[3]605显然,张国焘对自己在土地革命期间自身历史的认识和评价与当时中共中央有原则性分歧。193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宣传部代部长凯丰著文《党中央与国焘路线分歧在哪里》,驳斥张国焘的自我辩护:“国焘同志在最近写的《从现在来看过去》一篇文章内,虽已说到他过去的错误,并没有将过去他所犯的错误深刻去检查。这样不能不使许多不明真象的同志不能了解,而有些过去犯过同他一样错误的同志不能改正,而许多了解他的错误的同志又不满意,在这里不得不将过去的争论加以叙述,给国焘同志错误的实质加以分析。”[3]25《党中央与国焘路线分歧在哪里》分13个部分对张国焘的历史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判,并对张国焘历史问题作了政治定性:“国焘在鄂豫皖工作时,基本上是执行了正确的路线”,“但在最后一个时期已发生了严重的错误”:“在肃反问题上开始采取脱离群众的办法”;“在反对四次‘围剿’的问题上,没有积极的准备与群众的动员,而是‘左’的空谈”;“在退出苏区的问题上,没有慎重的态度,而轻易的放弃苏区”。“因为这些错误没有及时的纠正,因此在西征中及到达通南巴后,这些错误都更加发展起来,在通南巴从打败田颂尧后,就形成了一种路线的错误,到与一方面军会合时就发展到顶点”。“国焘路线的性质是苏维埃运动中一种特殊形式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军阀、土匪主义”。[3]71-72《党中央与国焘路线分歧在哪里》通过对张国焘在土地革命时期历史的回顾及评判表明了中共中央对张国焘问题的初步政治定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