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作 者:
龚群 

作者简介:
龚群(1952-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部创造性的、全面系统地阐述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著作。刘少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政治信念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将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有重大意义。这一修养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刘少奇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文化自信,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刘少奇始终强调,共产党员只有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才真正能够得到锻炼和增强自身修养。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21 年 04 期

字号:

       强调修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色,修养这一概念是儒家哲学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人们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大地,汲取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将共产党人的修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及其相关论述,学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马克思主义修养理论,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建党思想,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战斗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刘少奇的共产党员修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我们党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党员群众的理论水平以及修养水平亟待提高,如何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加强党性修养,是现实摆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前的艰巨任务。刘少奇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高度,同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回答了一系列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教育了千百万党员干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贡献:党性修养论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突出地体现在,这一著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从党员的党性修养角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问题。党性修养论(学说)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提出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刘少奇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贡献就在于他的党性修养论。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那里,他们所面对的历史任务就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着重从人类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运动的规律的研究,发现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提出人类解放最终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因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更多的是宏观社会历史层面的研究。不过,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及片面化时,提出人的解放就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出即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社会的痕迹”①。这一论断蕴含着在革命过程中人的改造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以往的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②。在马克思看来,革命之所以必要,在于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可推翻旧制度,而“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③。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社会人的道德精神的理解,内在包含着人类历史进程中人的改造的必然逻辑。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原则无疑包含着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期待。十月革命使得落后的俄国成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最早实现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变革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即从旧社会旧制度下生活的人如何转变为建设新社会的人。列宁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遇到了这个问题,在多篇文章和著述中提出对人的思想道德的改造,认为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要由青年来建设,号召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列宁同时也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极为重要的课题,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党性和党性修养的问题,提出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自身觉悟,加强组织纪律建设。

       党性与党性修养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0多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如何加强自身政治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增强党的战斗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从中国哲学的视阈看,这就是修养问题。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的建设理论。早在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中就提出提高党员政治水平,加强党员思想改造和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的问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为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夺取全国胜利,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修养、建设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党。为此,毛泽东高度重视党员修养问题,在《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文章中,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及其相关论述,集中于党员的修养,全面地讨论了政治修养、理想信念修养、道德修养等党性修养的各个方面,在党员的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

       二、党性修养的关键要素:坚定政治信念、理想信念和加强理论修养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从党员自身建设入手,全面地切入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根本性地位。习近平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④那么,政治建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习近平指出:“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⑤《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探索。刘少奇从党员个体层面立论,强调党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在东方大国建设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在普遍个体意义上为党的政治建设确立最根本的基础作出了突出贡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作为最基本问题贯穿始终,全书通过不同层面的修养来回答这一问题:政治信念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道德修养等,即通过党员在各个不同层面的修养来塑造和保障党的政治品格、理想信念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