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与二语神经认知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辉/纪晓丽 文章的目的是综述一个近年新兴的研究领域,即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如何为我们了解母语和二语加工中的个体差异提供重要的研究工具和实验证据。目前的研究涉及以下五个方面:1)现存的语言加工模式都是基于母语加工同质论,而个体差异研究证明同质论是错误的;2)稳定和系统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于母语和二语加工之中;3)传统ERP数据分析存在缺陷,学者们提出了分析ERP效应中个体差异的新方法;4)相关研究发现,左前额负波的出现在文献中不一致,这有可能是个体差异造成的;5)基于ERP的研究发现,不同受试的ERP反应要么诱发N400,要么诱发P600,亦或是两者的混合,从而形成了N400/P600的连续体。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文章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争论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2.212~223 语言态度研究的情境化转向 ——以我国大学生的语言学习与方言保持为例 战菊/董晓宇 态度是内在的,是隐藏在人们思想中的想法和概念,如何通过客观科学的途径使人们呈现出其真实的态度,成为解释语言态度本质的重要问题。既往的语言态度研究大都使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者社会法,难以揭示说话人隐藏的语言态度。基于话语分析的语言态度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析语料,即“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话语分析、话轮中的语义语用(turn-internal semantic and pragmatic)分析和话语情景互动(interactional)分析。依赖真实情景语境的“互动”研究,秉持动态的语境建构观,分析真实情境中的话语表达,能够把语言态度概念变为可评估的“实践”或“活动”,揭示出语言使用者真实的语言态度;把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相结合,将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放在同一语境框架下进行阐释,能够建立语言态度与现实语言行为的有效联系,进而拓宽我国语言态度研究的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语言态度的本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2.220~227 汉语关系结构的句法位置及其主宾提取的非对称性 ——兼论普遍性控制规则(GCR)的失效性及其扩展版的解释力 庾小美/马志刚 汉语关系从句因其所修饰位置的不同会呈现主、宾语提取的非对称性,移位操作和基础生成这两种方式均可以单独或/和共同参与到不同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过程中。基于相关语料的分类和辨析,文章着重阐释汉语关系从句的句法位置对其主宾提取产生的限制和允准问题(非对称性影响)。目前的深层非主语说以及普遍性控制规则虽然都有可取之处,但同时也存在据此难以解释的实证语料。文章针对普遍性控制规则提出了扩展版,力图对汉语关系从句中的主—宾非对称性提供更充分的理论阐释,同时也指出述语描述话题的适切性可能只是汉语关系化过程中形成主宾非对称性的深层语言学理据之一。此外,基于深层非主语说的观点,文章还对现有文献中有关“发生”类动词具有及物性用法的语料予以剖析,并通过关系化等鉴别手段指出该类动词具有排斥主语的倾向性。后续研究理应深入探究关系从句中主宾关系化的顺序对于形成双层关系从句的影响。 《外国语》,20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