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辞的第一性原理 (一)“修辞创造”的含义 所谓“修辞创造”,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修辞”这一创造行为,即是说修辞是一种自然语言范畴的具有创造性的行为,它属于自然语言符号即生物符号自身创造的问题(自然语言符号是人类创造的生物符号,修辞就是一种创造符号的具体活动);二是指“修辞学”这一学科知识的创造活动,这是一种研究修辞创造活动的理论学科。可见,修辞创造主要是一门技术学科,修辞学创造主要是一门理论学科,前者可以称之为“修辞技术”,后者可以称之为“修辞理论”或“理论修辞学”。当然,二者的界限不是截然分明的。 本研究的修辞创造,同时具有这两种含义,即“修辞”兼有“修辞行为”与“修辞学科”的含义;但是在具体语境下如有必要,会指出修辞创造属于哪一种含义范畴,分别以“修辞行为创造”与“修辞学创造”对二者加以区分,即“修辞创造”的含义可以区分为以下两种(见图1):
对修辞创造做如此区分,有利于把修辞创造这一对象的研究推向深入,有利于促进修辞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提升理论修辞学的水平,有利于促使理论修辞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修辞学蕴含着语法、逻辑的内容,因此可以预见,理论修辞学是一个集成修辞、语法、逻辑以及美学、文学理论等学科的综合体系。 (二)“修辞第一性原理”的经验描述与形式刻画,自然语言符号演算的集成性与多层次性 1.修辞的第一性原理 “修辞学创造”,在语言学六分支(语音学、语义学、词源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的创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修辞的创造又有别于语言学其他分支的创造,即“修辞的创造属于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文辞的干预或控制”,这是修辞的第一性原理,也是分析修辞学这一形式修辞学属于原创的出发点。修辞学创造则属于一种有意为之的发掘知识的学科行为。 修辞的第一性原理还可以形式地刻画如下: 修辞=修饰(内涵性文辞(外延性文辞)) 要指出一点,这里的“文辞”是指自然语言的表达形式,既包括“书面语形式文辞”又包括“口语形式文辞”,这是“文辞”的全部两种形式。就世界上多数语言而言,文辞属于口语形式。因为多数语言没有文字,因而没有书面语形式。 “文辞”还可以单独地形式地刻画如下: 文辞=内涵性文辞(外延性文辞) 以上文辞的函项表达式读为“文辞就是内涵性文辞施用于其外延性文辞的演算”。这是文辞的深层逻辑演算形式。就逻辑角度而言,“内涵性文辞”就是指负载属性的文辞,“外延性文辞”就是指负载指称对象即非属性的文辞;就语法角度而言,“内涵性文辞”即为具有内涵性音义属性的语言单位,“外延性文辞”即为具有外延性音义属性的语言单位。无论是内涵性文辞还是外延性文辞,其语言单位的形式包括“基元词”(例如汉语的单音单纯词)、“复合词”“短语”(词组)、“单句”“复句”以及“语篇”(包括“口语语篇”与“书面语语篇”)六级语言单位。 据此还可以推知修辞的定义:“修辞就是‘修饰’施用于‘文辞’的一种演算”,这是一个对修辞定义的“经验刻画”(非指“经验描述”)。对修辞定义可以加以形式地刻画如下: 修辞=修饰(文辞(内涵性文辞(外延性文辞))) 可见,修辞就是对自然语言符号的二重演算,而语法演算、逻辑演算则属于一重符号演算。 2.自然语言符号演算的集成性与多层次性,以及“基元演算” 修辞演算、语法演算、逻辑演算可以区分为如下(见图2)演算的层次类型:
可见,自然语言符号自身就是一个三种演算(修辞演算与语法演算、逻辑演算)集于一身的复合演算系统。这是一种生物符号的演算,与人工约定符号即数学符号、逻辑符号的演算有一致之处,即均具有离散性、递归性、层次性等数学属性。但是自然语言符号的演算除了具有以上数学属性之外,尚且具有“内涵性-外延性”这一属性。内涵性-外延性既具有人文属性又具有数学属性,是人文属性与数学属性的统一体。长久以来,数学界忽视了自然语言内涵性与外延性构成的演算,把人文性的内涵性与外延性排除在数学属性之外,企图用人工约定符号即数学符号与逻辑符号的外延约定性取代自然语言符号的内涵性,这使得自然语言符号的内涵性不能得到高精度的形式刻画。蒙太古内涵逻辑的出现才使得自然语言的内涵性得以受到重视,但是蒙太古却把外延逻辑与内涵逻辑并列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逻辑,把二者加以分列,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具有统一的内在联系,具有统一的逻辑基础,二者统一于自然语言符号的内涵属性与外延属性。内涵性与外延性是自然语言符号的统一属性,统一于自然语言符号的同一单位上,并不是分属于自然语言符号的不同单位上,这是“自然语言复逻辑”(简称为“复逻辑”,建立于自然语言的“复符号”之上,以区别于非自然语言符号的“单符号”)的逻辑基础与基本原理,也是复逻辑的第一性原理以及出发点。